5.( √ )
解析:好动,发展迅速使幼儿的特点。
6.( √ )
解析:幼儿园主要招收3-6岁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主要通过幼儿园进行。
7.( √ )
解析: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同时是主体。
8.( × )
解析:解析: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9.( √ )
解析:解析:"南陈北张"的说法,指的是陈鹤琴和张雪门。
10.( √ )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颁布,1996年施行。
11.( √ )
解析:考察结构化游戏的定义。
12.( × )
解析: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是成人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大都由教师组织儿进行,有时也可以由儿童组织进行。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
13.( √ )
解析:角色游戏的定义。
14.( × )
解析:五大领域分别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
15.( √ )
解析:教学活动按照内容分为五大领域,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16.( × )
解析: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敏感期。
17.( √ )
解析: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18.( √ )
解析:幼儿教育顾名思义以幼儿为教育对象。
19.( √ )
解析:观察法的定义。
20.( × )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三、简答题
1.答: (1)学习学前教育学可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爱。
(2)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看,学前教育学知识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从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看,学前教育学是教师把握教育规律、走向成功的理论指南。
(4)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2.答:(1)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①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③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④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⑤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幼儿有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① 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② 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③ 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3. 答:(1)目标导向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4.答:(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2) 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
(3) 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
(4) 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三、论述题
1. 答: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和引导儿童的游戏
(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儿童游戏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可以使儿童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变得多姿多彩。,教师带领儿童外出参观、给儿童讲故事、让儿童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开展某种游戏的灵感,并使儿童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