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园本(地方)课程,利于幼儿经验建构
课题组认为,使用富有地方或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展活动,既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建构,同时探究获得的经验也容易得以运用和推广。园本课程使探究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具有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幼儿感受教育的价值。例如,我们闽东是畲族最为聚集的地方,拥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服饰、歌谣、舞蹈、礼仪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接触到有关畲族的特色文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畲乡乐》及伴其产生的游戏《畲族村》都深受幼儿喜欢。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并且这些生活经验都充分的表现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模仿畲乡人民的生活习惯在班级里开展了小畲家、畲族小吃店(黑米、肉丸、草包饭、甘粽……)、畲族表演厅、畲族美发屋等。幼儿将自己对畲族人民的了解与热爱之情充分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材料的投放
1.创设弹性空间,发挥场所最大功效
由于受到场所的影响,我园无法设置大型的游戏厅。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不破坏班级主题活动的环境及区域设置,各班级根据目标的需求,将区角一角两用,成为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上午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探索的需要设置了益智区、数学区、美工区、科学区……等,下午将各区域用活性贴板或栅栏一拉,帖上游戏区标志又变成了佳佳基、超市、医院、表演厅等三大游戏的场所,使环境的设置有弹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功效。
2. 发挥区域功能,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为了满足幼儿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往往根据幼儿主题的需要创设各种符合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区域活动以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区域的优势,将游戏活动中的准备工作放在区域中去实现。例如,我们将表演游戏中的故事做成手偶投放在语言区中让幼儿在摆弄手偶的过程中掌握故事的内容,避免了过去在开展表演游戏前枯燥的讲述故事。或者将幼儿语言区中创编的故事变成表演游戏的题材,这样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真正将游戏成为幼儿的需要。我们还有意识的投放废旧材料在美劳区,将美劳区的作品变成我们角色及表演游戏的材料、道具及建构游戏的辅助物等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增强幼儿游戏的趣味性。
3.创设百宝箱,成为主题活动与游戏的材料支柱
过去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一般是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发展是事先提供和准备好的成品材料。为此,往往在游戏深入开展以后,常出现断层现象,幼儿临时生成的游戏没有材料支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各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期我们都会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有些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也许还无法使用,我们就将其存放在百宝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这些东西很快会在幼儿的主题背景产生的游戏中派上用场。变成小商店的鸡腿、汉堡、汤圆、豆腐干;理发店的洗发产品;表演游戏的服装、头饰;建构游戏的辅助物等等。百宝箱可以设置三至四个,各放纸制品(纸、纸盒、纸袋等)、塑料制品(海绵、泡沫、塑料瓶、塑料袋、塑料管等)、其它(毛线、布条、易拉罐等),材料的丰富和恰当,供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幼儿的主题及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闲暇时也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安静地制作半成品,在遇到困难时更会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较好地实现了游戏与主题活动优化整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指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