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7月05日 09:28:30

  原国家教委主任说:"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要义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两全一主动"十分精要的道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自信,对许多事无热情,行动消极、被动、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常把"我不会"、"我不行"挂在嘴边,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常常表现为胆小,甚至在陌生人面前或全班小朋友面前不敢大声说话,没有主见。古往今来,自尊、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秘诀,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尊,人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自卑和失望的情绪窒息。只有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发展的社会。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满足,将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多表扬、多鼓励,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评价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指责他,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们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得到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幼儿。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是因个子特别矮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于是,我就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谈话、聊天,慢慢地,她对我讲的话越来越多,并且,当我提问她时,她终于敢站起来了。虽然只是小声说了几个字,但我仍为她高兴。有一天,我在叫她回答问题之前,对全班幼儿说:"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信不信?不信,咱们试一试!"当我叫到她时,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果然回答得很好。我带领全班小朋友给她鼓掌,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她建立自信的开始。

  二、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一个班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时,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用耐心的态度,以说理,疏导为方法,帮助孩子明白其道理,弄清是非界线。只有这样他才会乐于接受。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克服了盲从的思想。

  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给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优点和做得较好的方面,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三、丰富幼儿语言,促进思维,增强自信心众所周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早其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进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语言能力就是听和说的能力。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对话,这样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如教师讲述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幼儿思考与语言表述,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