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歌词朗诵导入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的语言较为抽象复杂,且较长。如果将歌词单独分离出来,用教儿歌和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解歌曲学习的困难,重点地学习歌词,使幼儿更加关注歌词的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审美特征上。细细品味歌词的意义,将歌词理解的更为深刻。第二阶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曲调与歌词的关系上。例如:歌曲《买菜》、《小狗抬轿》
(5)以游戏导入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具有较强的游戏成分,较明确叙述了游戏的玩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从幼儿玩游戏开始,歌曲逐步加入,为玩游戏伴唱。例如:歌曲《丢手帕》、《猫捉老鼠》
(6)以绘画导入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非常的具体形象,歌词中所涉及的物象简单,易于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在歌曲相应音长时值内,用绘画的方式迅速表达。例如:歌曲《镜子里的小姑娘》、《我们都是好朋友》
(7)难点前置导入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曲中存在歌词或旋律幼儿不易掌握的突出的难点,需要在学习整首歌曲前或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强调,使幼儿集中精力感知学习,从而较快地突破难点。例如:《摇船调》
6、练唱策略:
(1)设置情境:
设置与歌词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以及体验操作,从而自然而然积极地参加演唱活动。例如:歌曲《哈哈镜》
(2)媒介退出:
将提示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的媒介逐步地推出,不断地让孩子接受挑战,让孩子在经受挑战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地练唱歌曲。例如:歌曲《勤快人、懒惰人》
(3)歌词利用:
充分利用歌曲本身所蕴涵的有利于调动幼儿饶有兴趣参加歌曲练唱活动的因素。例如:歌曲《五只猴子》
(4)歌词替换:
在不改变歌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歌曲的部分歌词进行符合逻辑的替换,从而避免严格的重复,不断以新的刺激激发幼儿练唱的积极性。
例如: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小小蛋儿把门开》、《春姑娘送花环》
(5)歌词创编:
在不改变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针对歌曲的语言结构,创编歌词。
例:《小鸟小鸟》
(6)情绪表现:
用不同的方法演唱,表现不同的情绪。例:《再见吧,冬天》
(7)道具激励:
运用教具的演示,激励幼儿学唱歌曲的热情。例:《春姑娘送花环》
(8)媒体制作:
借助多媒体演示,激发幼儿练唱的积极性。例:《卡通国》
7、有表情演唱的技巧(1)演唱方法轻声唱法,指呼吸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一种演唱技巧。由于轻声唱法有利于保护歌喉,因此常用于中小学歌唱教学。
(2)对歌曲的处理o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多采用较慢速度,较弱速度和相对更连贯、更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就是"推"出去的。例:《雪花和雨滴》
o活泼、欢快、轻松的歌曲--多采用适中的力度,较快的速度和相对更有弹性、更短促、更不连贯的气息流动方式。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就是"弹"出去的。例:《听》
o坚定有力、朝气蓬勃的歌曲--多采用较强的力度,较快的速度和相对较短促,但比"跳音唱法"稍稍长一点、不连贯的气息流动方式。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就是"打"出去的。例:《学做解放军》
o沉稳、有力的歌曲--多采用较强的力度,较稳健的速度和相对绵长的、不完全连贯的气息流动方式。用断音唱法,句首断音,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就是"爆发"出去的,也称"劳动曲的唱法"。
例:《嗨哟加把劲》
(3)演唱形式o合唱: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音响上讲究整体的融合性,各声部之间要求均衡、和谐、统一,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和声感,拓宽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表现力,还可以培养互相配合、集体协作的精神。合唱形式中四声部混声合唱最为常见,中小学课堂教学可以以二声部合唱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声部、四声部及无伴奏合唱的训练。
o领唱:领唱是一领众和的演出形式。独唱的部分称领唱。一般安排在歌曲的开始和中间部分,起领引歌唱的作用。
o对唱:对唱是声乐演唱形式。分二人或二组,作对答式演唱。
o齐唱:齐唱是声乐演唱形式。所演唱的歌曲为单声部作品。所有演唱者共同演唱同一旋律。齐唱要求所有演唱者在音乐表现诸方面如起止、音准、节奏、速度、风格处理、力度与音量、发声方法等都要整齐,一致。
o轮唱:轮唱是声乐演唱形式。用同度卡农手法写成。多个声部(一般为二至三个)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迭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轮唱曲善于表达热烈、昂扬的情绪,群众歌曲大多可采用轮唱形式。
(4)有表情演唱的策略oa、教师教的策略-营造情境-分析歌曲的内容与情感-范唱-琴的伴奏-形体动作的暗示引导-教师的语言范唱:指教师的示范演唱,是演示教学法的一种,通常用于歌唱教学中,教师准确而有表情的范唱可以使学幼儿获得直观感性的体验,有利于幼儿对歌曲或演唱方法的感受和理解,对激发幼儿情感的共鸣和歌唱的欲望,引导幼儿正确而有表情的演唱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