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悟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9月13日 21:53:03

  胖老吴有这样一个观点:从我们内心深处,要认识到:我的孩子智商不比别人差,我的家庭也不比人家封建。所以只要我能用心,孩子绝对能学好,并且还要出奇迹。

  这就是对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心。

  有了这个信心之后,知道现在孩子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孩子需要进步。于是就会想办法解决孩子一点点问题。这样一个长期的期望就成了。

  孩子一天不见好,两天不见变化。坚持住。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除非是块陨石!因为就是铁也会被融化了。

  优秀的孩子都是这样被期望出来的!

  我归结一下,胖老吴的观点是:只要父母用心,只要有信心,激发出孩子的上进心,孩子绝对能学好。这个观点听了让人热血澎湃,充满信心。我前天就这个观点专门和胖老吴探讨过一次,我准备给大家泼点凉水,让头脑冷静冷静。这里主要讨论中学生能不能学好的问题。

  先假定家长很用心,很有信心,而且孩子也想学好,亲子关系没有障碍,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讨论。

  我的观点是:父母的用心和信心是重要的,对孩子学习有促进作用。智商正常的孩子也都有潜力能学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自己想学是一个重要条件。但是,潜力变成现实,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条件。孩子目前的基础和悟性(会学习)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悟性一般,理论上也是可能训练出来的,但要看家长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助孩子变得会学习,也要看家长是否开始得太晚。对大多数家长而言,使孩子变得会学习这个任务是困难,或者很困难的,所以不可盲目乐观。

  一、基础

  王金战老师有一段话我很赞成:我们经常见到一个人可以一夜暴富,但是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做学问本来就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绝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就能做到的。

  基础和积累是很重要的,而且现在形势和我们当年不一样了。现在的初中题目,让大学毕业的家长去做,有时做不出来,难度和强度和我们当年大不一样。而且大家都在从小抓孩子的培养,初中之前有六年以上的积累时间,如果家长以前教育有问题,孩子到了初中还不会学习,这其中的差距可不是短时间能赶得上的。有的家长说我以前小学整天玩,到了初中知道发奋了,照样学得很好。关键以前小学大家都在玩,所以差距确实不大,现在呢,六年以上每天抓紧积累的功夫可不是白费的啊。

  二、悟性

  我们说,孩子都是聪明的,这没错儿。但是聪明表现的地方各不相同,有的唱歌不用训练音准就好,有的跳舞自然协调优美,有的人际交往好,有的语文好,有的数学好......在某个具体的方面,比如学习,在当下并非都是有悟性的,可能差别还很大。

  记得高三的时候,我悠闲自得,有的同学比我勤奋用功多了,但是成绩差得多。有的父母根本不用管,孩子就会学得不错;有的家长、孩子都费了很多力气,学得也一般。主要是不会学习,不掌握方法,或者说还没开窍。那我为什么有悟性呢?我觉得可能部分是天生的,但是也与父亲培养了我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有关系,多少年持续积累形成的。我大学时感觉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同学中间不算突出,但是十几年来坚持每天思考几个小时,最终很好地提高了我的思考能力,现在的悟性比高中时肯定又提高了很多。

  学习的悟性,可能部分是天生的。比如在八十年代,大部分家长是不大管学习的,但是上学之后,孩子们的差别是很大的,这可能是天生的因素。同时,后天的培养、训练也是很有用的,比如会写作文、会做应用题,都是可以训练的;会思考,也是可以引导、训练、培养的。考试是有技巧的,会考试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背诵,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有些孩子悟性不错,实际上是家长多少年坚持下来,慢慢培养出来的:有的是教给孩子方法,学会分析的思路;有的是注意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孩子愿意去探索,去琢磨,自己发展出来的。

  虽然理论上可以训练,但是一般家长不大懂方法,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所以,很多家长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的悟性的。而且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想迅速提升,大都不大可能。

  三、孩子学不好还有其他因素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至少从目前来说是有局限的。家长不可能给孩子无限的帮助。

  孩子的学习可能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心理、意外事件、老师的批评和轻视,家长处理不好,都可能给孩子造成障碍。

  有些困难真是很难解决的,尤其是不掌握方法的时候。比如我当年有一些心理性格的问题,我非常想解决,但怎么也没有办法解决。后来领悟到认知疗法,才豁然开朗,不然,头想破了也没办法。孩子在学习上的困扰有时也是如此吧,拼了命去学,也学不好。

  有一个中学生平时学习很用功,也千方百计帮助搜罗一些好的习题资料,可孩子翻来覆去地做习题,有时熬到深夜,但是考试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同时,家长发现孩子很害怕考试,总担心考试时会做的题做不出来,更担心考试时会出现自己没做过的题。别人一小时完成的试卷,女孩却需要多花两、三倍的时间。当看到同学比她做题多的时候,女孩更加着急。孩子学得很辛苦,从心底开始厌恶学习,这种情绪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虽然看似学习,其实是在发呆。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孩子每每熬到深夜却解不出题来。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