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时,不仅要让幼儿观察绘本的画面、色彩,还要用绘本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具体内容。如在绘本《为什么我不能》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幼儿发现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图画和文字的规律,让幼儿使用正确的阅读技能阅读绘本。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在阅读了前几页后,很快地发现图画中的规律:原来那个大大的像泡泡一样的标记,代表了小动物对妈妈的提问,而提问的内容就来自于旁边那个小动物所特有的技能。更有意思的是,每次小动物问妈妈的句式都是“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这一重要规律的发现,让孩子很快掌握了阅读的技能。教师成功地解开了这个绘本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密码,本次绘本教学取得了实效。当然,还有很多绘本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就应该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对于画面内容,多问“××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让幼儿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用绘本语言进行总结提炼。总之,图画和文字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任何一个都不可或缺,教师一定要把握得当。
五、重语言轻整合纵观目前幼儿园绘本教研的现状,我们发现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研讨活动占主导地位。我们知道,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包含在语言教学中。因此,很多老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都习惯于从语言的角度挖掘教学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其实,很多绘本的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同时也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个人内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如,《金老爷买钟》中渗透着数学领域的时间概念,《兔子先生去散步》阐述了标志的重要性,《小机械立大功》介绍了生活中可以省时或省力的机械原理……因此,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首先,教师在选择绘本材料时要注意题材的多样化。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经历奇险,多样化的题材将帮助幼儿获得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其次,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多角度解读绘本,将各领域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领域之间的关系,使绘本教学取得实效。
绘本教学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绘本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绘本教学的实施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延续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为幼儿的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探索,让我们的绘本教学焕发出新的、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