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悉。《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其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没有玩伴,没有同伴交往的机会,年轻的父母工作烦忙,都把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看护、隔代教育尤为明显,而家中老人大部分都不会说普通话,这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语言环境则是影响幼儿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从我班幼儿普通话语言观察来看,讲一口土话或发音口齿不清楚的幼儿占大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普通话语言已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1、从普通话口语练习入手,通过早期阅读、自我介绍、晨间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2、检查效果。召开班内讲故事表比赛;3、进行中期总结,发现问题,层层深入研究;4、从中期经验入手,运用更好的方法继续进行普通话普及之研究及练习;5、撰写教养笔记;6、撰写总结。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1、示范模仿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也可让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动画片等形式感受普通话语言。
2、观察法也就是"视、听、说"结合法,是结合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视"是指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情境表演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通过规范化语言启发、引导、示范等,让幼儿理解、领悟;"说"是指幼儿讲述,三方面相结合,促进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的发音,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激发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和欲望。
4、表演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学习表演文学作品,提高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