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化”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9月30日 09:13:14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3.教育均等.充分.个性化落实策略。

  小班化教育避免了传统大班额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体性更能得到体现,人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得到最好发挥。小班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精致,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丰富起来。如:对班级学生课桌摆放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调整。我校教室里专门配备了录音机、幻灯机、影碟机、电视机、校园闭路系统等,并配备了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优质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全般学生每人使用可升降的单桌独椅,可随时根据教育教学和教学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学生可以是小组团团座,也可以是全班团团坐,还可以是师生团坐在一起。师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省去了提问、点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讲台,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屏障没有了,缩短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充满情感魅力的老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老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老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 根据现代化、动态化、温馨化、益智化的原则,小班建立了立体的科学教育环境。教室四周规划为"图书角"、"益智角"、"生物角"等。教室墙壁由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布置,分成多个板块,给学生美的环境,培育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班级每人一个"成长记录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努力使小班真正成为每个孩子愉悦身心的乐园、催人奋进的学园、温馨如潮的家园和陶冶性情的花园。 单纯的人数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主体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沟通,培养学生社会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场所。

  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字的音、形、义。而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个个轮流拼读,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担当小老师,就生字的音、形、义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来记住生字。这样的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反客为主,学得生动活泼。平时随时可见,四人小组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边交流,一起练习口算,合作意识明显加强。 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我们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美术教学拼贴秋天景色的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在小黑板上编帜六幅美丽的秋景,拼贴,结束让学生评出哪一组最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哪幅画做工最精致,哪幅画最有特色,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从评价中既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同时体现评价,审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师要精选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对教学顺序和内容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其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到解决问题或悟出规律,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不能一晃而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有表达的机会。  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两者之间并非可以简单地划等号。要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组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感染和影响达到最好效果,这也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目前看来,对小组进行动态分组、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等做法是比较好的改善分组方式的做法。此外,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讨论,如何归纳,如何相互评估,如何参与集体竞争,如何调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也是在分组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在分组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没能深入学生的小组学习,站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象征性地在几个小组之间走一走,这种情况下的分组教学,即使小组中学生讨论得再热烈,也是徒有虚名的。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小班中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