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培养幼儿乐意参加体育活动,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特此定为幼儿每日在园活动不得少于3小时(体育活动1小时,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众所周知,户外活动性游戏是促使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幼儿肌体骨骼的发育需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的沐浴。因此,让孩子们每天有充分的时间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性游戏,既适应幼儿心理特点,更有助于促进幼儿血液循环、骨骼发展,对于培养幼儿形成活泼、愉快、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也是大有益处的,因此,我们要做到重视组织幼儿的户外活动,还要努力提高游戏的质量。《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活动。纵观农村幼儿园的游戏,设备不足,人数过多,随意性强,开展活动不够正常、活跃,"放羊式"现象普遍,对此,我在实践中总结得出以下一些体会:
一、户外活动必须由两名教师一起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户外游戏(游戏的总指导必须由维吾尔教师担任)。
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乡镇都或多或少有1至2名汉族教师,由于汉族教师维语能力差,从而影响了组织能力,故户外游戏必须由维语能力好的教师担任主导。幼儿的户外活动性游戏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单纯是让幼儿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参与,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游戏的内容和规则要逐步完整。例如:游戏"老鹰捉小鸡"其目的是训练动作敏捷,反应灵敏,遵守规则,在教幼儿玩这一游戏时,教师可以分几次进行逐步加深,让幼儿逐步学会。
第一次, 教幼儿初步感知游戏的角色,内容以及玩法。
第二次, 要求扮作"老鹰"的幼儿动作敏捷,奔跑时相互不碰撞。
第三次, 巩固复习,让幼儿开动脑筋,考虑怎样做到既遵守规则,又不被捉住。
(2)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足够的空间,积极推广民间游戏。
着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把幼儿的玩具视作为"恩物",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最好的教材,为了使游戏进行的生动有趣、富于想象。我们要积极创造各种玩具,除了应购置的一些用品,如:绳子、球、橡皮筋等,我们也该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动手制作各种民间玩具,例如:用小方块布和瓶盖做的降落伞,用牛奶瓶和弹力皮筋连接起来做成的拉力器,用易拉罐装上沙子两个连接起来制成的举重器,还有滚筒、沙袋、小手爬、毽子、风车、假面具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制作一些与众不同,别具意义的游戏用具,如:用废旧轮胎推轮胎,用树枝做成游戏棒,可让幼儿接力赛跑,也可做"挑棒子"游戏。"滚轮胎"、"跳格子"、"堆沙子"等民间游戏孩子也是玩的其乐无穷。其次是尽量扩大活动的空间,由各班教室延伸到走廊,通道等场地。如在走廊里画上几何图形和走迷宫图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动了脑筋。
(3) 在户外游戏中,还要做到落实教育要求。例如: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形成遵守游戏规则,诚实勇敢,互相合作,有集体荣誉感,不幸灾乐祸,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品德习惯,应落实到组织户外游戏的实践中。 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交替进行。
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但不忽略其他游戏的穿插进行,如:智力游戏、娱乐游戏、音乐游戏等。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可开展一些音乐游戏,如放"简单的律动操",孩子们就会很自然的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听到"进行曲"的音乐,幼儿就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解放军走路,如:"滚轮胎"、"跳格子"则适合在中、大班进行,再者,可利用一物多玩,比如玩圈时,后面的小朋友把圈套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可以玩火车接龙,摆在地上可以玩跳房子,还可以抛着玩,在地上转着玩,孩子们将多种玩法交替进行,幼儿百玩不厌,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另外,在游戏的安排上还需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 根据内容的活动量大小安排游戏,中间部分可安排重点内容,活动的量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抛物线。一次活动的安排可分成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让孩子听音乐,自由做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让幼儿的身体做好舒展的第一步。
第二环节:新老交替,安排两个集体的活动性游戏,一个是新的活动量较大的,一个是老的活动量中等的交替进行。
第三环节:幼儿自由选择器械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