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一节 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2、了解以统整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类型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主题单元活动、项目活动基本含义、特点及实践策略,开展有关活动设计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方法:
在学习体育的指导下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
广义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狭义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区县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支持和积极推动,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
一、 统整反映了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要求反映在课程目标上就是要将幼儿发展为“完整的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完整性源于生活的完整性。
二、 统整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第一,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基础。
第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源泉。
第二节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以统整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
1、分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2、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一、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主体,加强学科领域间的统整,借助不同学科领域的活动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本学科领域的教育任务。就科学教育活动而言,按科学教育在统整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分为: 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与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一) 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
1、利用艺术教育形式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重视与语言、数学的结合
3、关注多种价值观的实现
(二) 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将科学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使孩子在学习语言、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教育活动中和生活活动中感悟科学,是一种隐性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幼儿通过对歌词“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那里有红花呀,那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的咏唱与想象,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而且可以获得一种美好的艺术性的情感体验。
二、 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上一类活动,它是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或任务,跨越学科领域的界限,把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以主题或项目加以统整,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教育活动。
(一) 主题单元活动
主题单元活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1、主题单元活动的特点
主题单元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特征。在构成活动的单元中,有的是学科性活动,有的是以问题为主的活动,这充分展现了主题单元活动统整的特色。
2、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
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涉及课程各要素编制和处理,其主要设计步骤如下:
(1) 主题的选择
主题单元活动的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和起点,它可从幼儿的生活及课程目标等若干方面产生出来,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来源。
① 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② 源于学科领域的内容
③ 源于现有的“作品”或“材料
(2)主题名称确定
(3)主题目标设计
(4)主题单元活动框架设计
(5) 单元活动的设计
(二) 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
1、项目活动的特点
第一,项目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或问题,围绕这个话题或问题,孩子们可以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