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客人太多了,坐不下了嘛!”
老师:“那我们可以打包带走吗?”
红红:“不行!”
老师:“那可怎么办?”
红红:“你们可以待会再来呀!”
明明:“好!”
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一星期后,“好吃屋”的孩子明显少了。单一的买、卖、吃活动使孩子们对此游戏失去兴趣。教师及时以“经理”的身份参与进去,招聘工作人员,引导孩子根据材料自己动手,如:用红色蜡光纸包住报纸球,制作“橘子、苹果”,用白纸撕“面条”,用黄色皱纹纸包住报纸棍做“油条”……
幼儿有事可做,游戏又变得有滋有味!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案解析】(1)尊重幼儿的游戏;(2)支持幼儿的游戏;(3)参与幼儿的游戏;(4)引导幼儿的游戏;(5)干预幼儿的游戏。
在案例1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无法深入开展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巧妙引导,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在案例2中,教师发现幼儿拿剪刀剪布娃娃的头发时,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尊重幼儿,帮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话了解游戏的过程,果断而机智地作出回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积极干预,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成功。
在案例3中,教师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使得游戏主题得以深化和发展。
上述三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