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4月我园对300名幼儿家长完成的问卷调查《峰峰矿区滏泉幼儿园关于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调查问卷》显示,环境教育、日常教育、示范教育、情感教育是家长比较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我们通过研究,达成这样的共识:
首先,礼貌语言要礼貌的进行;其次,以"让礼貌语言成为幼儿的日常用语"为活动目标;接着,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孩子"语言美";最后,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礼貌语言的交往。(如图所示)
礼貌语言的环境 让礼貌语言成为幼儿的日常用语
(三)幼儿礼貌语言培养的策略:
小班,以示范促养成。利用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礼貌语言的环境,养成说礼貌语言的习惯。如刘朝霞老师的《给孩子一个优雅礼貌的语言环境》中的描述:户外活动时,宫文昊跑来告状:"老师,老师,王晋坤打我。"说完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刘老师赶忙喊来了王晋坤了解情况,"为什么打小朋友?"王晋坤说"宫文昊抓土玩,很脏,妈妈说不讲卫生打屁股。我就打了他的屁股一下!"王晋坤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们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给孩子创造一个优雅礼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所以,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我们不能忽略家庭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类现象,她还布置了一项专题家园共育,和家长们一起交流对孩子礼貌用语和行为的教育。
中班,以情境促用语。利用情境教学和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礼貌用语的习惯,能够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与人交流。像王玲老师的《教幼儿礼貌用语 培养语言习惯》中,在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会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教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会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知道称呼:"爷爷、奶奶;"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知道称呼:"大哥哥、大姐姐;"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客人好。"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孩子们掌握了许多人称名词,他们逐渐会合乎情理地称呼了。
大班,以活动促交流。利用各种活动,使大班幼儿能准确运用礼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合理与人沟通、交流,达到礼貌语言养成的最终目的。程丽华老师的《桃树下的小白兔》,在课堂上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十、思考与启示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前行,解决了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难题,但也有了一些困惑未解:
1、教师方面: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2、幼儿方面: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幼儿礼貌语言的持久性?
3、家长方面:如何让家长长期、有效的参与到整个养成过程当中?
十一、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1]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忠心. 加强孩子的礼仪教育[M]. 浙江: 浙江教育报社, 1996.
[3]李生兰. 幼儿品德教育过程的优化[M]. 浙江: 浙江教育报社, 1996.
[4]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祝士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6]赵寄石,楼必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