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缩短新生入园不适应,如哭闹、焦虑、不合群等现象,关键要做好入园前后的的工作。以下为您介绍新生入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帮助新生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新生入园前教师工作:
1.熟悉幼儿姓名、家庭详细情况(是否有离异家庭),了解幼儿是否有过敏史及忌口食物。
2.制作家长联系记录。
3.安排幼儿桌椅、床铺,标记幼儿姓名及照片。
4.制作幼儿接送卡。
5.布置主题环境。
二、幼儿入园期间教师工作:
1.尽快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性格、脾气,并熟记幼儿姓名。
2.教师尽快能够熟悉、祥记每一位幼儿的家长,一对一,避免幼儿出现接错现象,确保幼儿的接送安全。
3.针对幼儿的哭闹现象,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慰。
1)识哄幼儿:教师要像妈妈一样温柔的去哄幼儿,抱一抱、亲一亲,或采取转移注意法。
2)哭闹不止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其需要不断地调整安慰措施,如果哭闹不止,教师可采取冷处理法。
4.午睡时,教师要分工明确,但分工不分家,分别去哄哭闹难以入睡幼儿。教师可抱着幼儿、拍着幼儿、抚摸幼儿入睡。
温馨小贴士:
1.在这期间,教师之间要配合、协调好工作,关注每一位幼儿,安抚每一个幼儿的情绪,无论在哪里,每个教师都要做到随时清点人数。
2.放学接孩子时,配班教师要把幼儿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协助班主任一起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情况,并请家长放心。如:幼儿吃饭情况、喝水情况、如厕情况、午睡情况及幼儿的情绪变化。
三、幼儿入园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天:
1.幼儿以游戏为主。让幼儿自由拼插玩具,让幼儿充分享受自由玩的乐趣;不会玩的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通过玩,让幼儿认为幼儿园很好玩,很有趣,爱上幼儿园。
2.观看动画片。
3.等待幼儿情绪稳定后,带领幼儿熟悉、认识环境,如:厕所、喝水处、洗手处、寝室、活动室等。
第二天:1.玩玩具。 2.手指游戏。 3.听音乐。
第三天:
1.玩玩具。
2.玩适合的室内游戏。如:《吹泡泡》、《开火车》、《乌龟爬》等。
温馨小贴士:
1.每天晨检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放学时,引导幼儿和老师说再见。
2.每天午睡起床后,教师协助幼儿穿好鞋子、衣服。教师要进行午检,关注幼儿身体状况,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穿正确。
适入园结束后,幼儿将正式进入幼儿园的生活。起初,我们重点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主要体现在一下领域内容。在健康方面:教会幼儿洗手、如何安全进餐、如厕、喝水、有序排队等;在安全方面:学会搬小椅子、睡姿、坐姿、户外活动的安全等;在语言方面:引导幼儿礼貌用语,学会说"你好"、"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四:针对哭闹的孩子具体做法
1、不宜"关"
现象及分析:在幼儿园的第一天早晨,许多教师考虑到孩子不熟悉幼儿园环境,情绪不稳定,可能会走失,往往会把活动室的前后门都关上,有的甚至连窗帘也拉上,把孩子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关门的一刹那,孩子的哭声往往更大。这是因为三到四岁的孩子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他们看来,关门就意味着爸爸妈妈进不来了。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将封闭的空间与许多可怕的事联系起来,甚至会产生自己被关起来的联想。
做法1:孩子在入园的第一天,教师不要把活动时的门都关起来,可以虚掩一扇门,由一位带班教师专门留意这扇门,以防孩子溜走。
做法2:幼儿园的大门一定要关好,教职工可时刻留意幼儿园的角角落落,看看有没有躲藏在那里的小孩,以防孩子出意外。这样小空间开放,大空间封闭,既不会给孩子造成压迫感,又不会留下安全隐患。
2、不宜"闲"
现象及分析:新入园的孩子中一部分是哭闹的,另一部分是不苦恼的。教师的注意力一般都会不自觉的集中在哭闹的孩子身上,但可能会疏忽不哭闹的孩子,或过一段时间才会关注他们。这些原本不哭闹的孩子因为无所事事,或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关爱,可能会出现来园时不哭后来哭,第一天不哭第二天苦的现象。
做法1:孩子入园后,三个教师进行分工,保证一个教师带好这些不哭的孩子,组织他们活动,使他们感到充实、快乐。另外两个教师去应对哭闹的孩子。
做法2:从小生活在成人温暖怀抱里的孩子来到幼儿园后,想念家人在所难免。但是孩子又好奇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吸引他们,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有趣、丰富一些,借此转移孩子想家想父母的情绪、
做法3:将孩子带至室外玩中小型玩具,或看中大班哥哥姐姐做操、做游戏,或组织他们开展简单有趣的游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