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找出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所以请善用自身的观察力,从孩子的反应中找出令他有兴趣的事物,兴趣越浓,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For 婴儿
即使是小婴儿,我们也能在亲子互动中根据他的反应来发现使他感兴趣的事物,请把用这些事物当作学习诱因,可吸引孩子日后练习爬行、学走路或其他内容。
For 幼儿
虽然孩子的专注时间不算长,但是一旦碰到让他真正有兴趣的东西,那么不论是高兴的表情,还是投入关注的时间,都会与不感兴趣的事物有明显差别。所以,父母要切实掌握孩子喜好的差异,以便作为学习时的诱因。
10、让大脑有休息的机会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请千万别认为孩子长时间进行学习活动就是集中注意力的展现,事实上,学习效果会随时间增长而递减,精神也会逐渐分散。大人都知道"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孩子也是这样,所以要给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适时搭配肢体活动,让大脑能够时时保持在最佳状况。
11、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丢三落四是经常事,因此,不如一次只要求他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必须有头有尾地完成。如果父母因为"贪心"而希望孩子同时完成很多事,那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内在混乱。反之,一次吃只做一件事,目标很明显,孩子自然会安排如何去做,也更有信心去完成,注意力集中的状况便大有改善。
12、操作型的游戏
除了动脑筋之外,孩子更需要实际的动作操作活动,才有利于维持注意力。动静结合的活动有很多好处,不仅能预防孩子长时间从事单一活动而引起的疲劳和无趣感,也是训练协调能力的好时机。
For 婴儿
随着孩子大小肌肉的日渐成熟,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可以配合着拉拉小手或小脚,以加深孩子对语言的印象,比如说"再见"时,可以拉着孩子的小手挥一挥,说"走路"时,可以拿着孩子的小脚轻轻摆动。
For 幼儿
1 在给孩子买玩具时,可多选购需要动手操作才能发出声光效果的玩具,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学习认知。
2 可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家务,比如收衣服时,让孩子当传递员,把收好的衣服放到某处,或根据大人的指令从一堆衣服中挑出某种颜色的衣服等。
13、多用开放式问句
对孩子说话时,不要只有"是"或"不要"的选择性语言,应该多一些开放式的问句,让孩子通过思考答案来培养注意力。比如吃饭时,不要只是问"吃不吃",可以说"今天吃什么呢?米饭,面条,还是面包?"
For 婴儿
虽然此时的婴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父母还是要对他多说话,可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让孩子习惯问答的沟通模式。
For 幼儿
向孩子提出问题,让他回忆大人刚刚说过的内容,并思考应该如何做出回答,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注意力。比如刚讲完故事,就可以问几个和故事相关的问题,答对了就给予奖赏,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和获得奖赏。就这样,孩子知道了专心的好处,下次就会更专心听故事。
14、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不要一开始就为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心生挫折而放弃。可以将学习时间慢慢从半分钟延长到1分钟,再延长到2分钟、3分钟,当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现时,其成就感会随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For 婴儿
婴儿的注意力大概只有短短几秒钟,父母在逗孩子时,很容易因为孩子失去注意力而倍受打击,其实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孩子就能随着生理发展的逐渐成熟而延长注意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逗孩子时,不要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而频繁更换动作,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For 幼儿
根据孩子的自身状况来慢慢延长学习时间,不要奢望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能一下子从2分钟跳跃到10分钟,即便每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能延长10秒,天长日久也是很可观的进步。如果孩子出现厌烦情绪,那么可能是活动太简单或太困难,此时不妨增加一点难度或降低一点难度,让孩子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15、适时安抚孩子
情绪不好时,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就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父母应随时留意孩子的情绪,适时给予安抚。只有在心情好的前提下,孩子才有兴趣去探索外面的大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因外在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尤其是家庭气氛。因此,请父母务必牢记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16、简单明了的指令
当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时,往往是父母下达了不清楚或太多太复杂的指令,无形中阻碍了注意力的发展。因此,无论希望孩子做什么事,都应给出简单明了的指令。比如吃饭,与其说"你乖一点,好好吃饭",不如说"吃完15口饭,你就可以出去玩了"。这样孩子就会注意吃了几口饭,而不是一直寻思究竟怎么样才算"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