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思考(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13日 22:07:12

  多年来我对班里的图书角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革。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在刚入园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学号。我就利用这个优势,在书架上按顺序两个一组的贴上他们的学号,并告诉他们两个学号在一起的小朋友就是"图书好朋友",在整理图书的时候两个"图书好朋友"的书都要叠放在一起,看看哪些书叠得最整齐。每次在孩子们看完图书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用你们的小眼睛看看图书好朋友在一起了吗?"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会在我的提示下按规则的进行摆放。对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评价和指导。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细心培养,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

  这一小小举措,让琳琅满目的图书整整齐齐的、有规则的摆在了书架上,每个走进我们教室的老师都会夸我们班的孩子,孩子们在大家赞扬声中也体验到了成就感,他们很自豪。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这一小小创新感到高兴,它让我感受到了注重细节所带来的魅力。

  又如:在培养孩子饭后漱口的常规时,我发现幼儿的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一杯子的开水,但用却是几口,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滴一滴的水,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4、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创造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如:我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老师又拿起几块放在别的积木筐中的玩具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它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于是,我就组织孩子做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经过多次的游戏训练,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5、做一个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在常规管理的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智慧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幼儿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因此,现在的班级管理呼唤充实型、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

  近三年来我带的都是小班,我把对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中的几个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期前的准备工作:学号和姓名认识,橡皮泥的减半使用,小椅子的摆放标志的粘贴,午睡前和幼儿讲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培养他们每次睡觉前要先解小便的习惯,午睡时孩子鞋子、衣服的如何摆放及摆放标志设计、怎样拿放小椅子及各种物品等等。

  常规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法",通过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来告诉和提醒孩子回答问题要先举手。运用"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运用"游戏法",利用师幼互动的小游戏来提示孩子接收老师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受孩子欢迎。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还可以运用"榜样法" 促进常规。工作中我们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智慧。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