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欣赏表演作品
3、幼儿感受理解作品
(1)欣赏表演,幼儿说说做做看到的动作,分解模仿动作。
(2)再次欣赏,教师用语言介绍,帮助幼儿理解动作的含义。
4、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幼儿连贯做动作或动作组合。
5、难点动作重点练习
6、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组织形式,创设多次的表现机会,使幼儿逐步
达到熟练掌握。
模式二;引导→探索→创编的模式
1、教师用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组织幼儿倾听、分析、体验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想象。
3、确定探索方向,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教师观察。
4、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的情况,请幼儿个别表现,教师加以提炼美化,组织
幼儿互相学习。
5、经验迁移,幼儿再次表现,鼓励幼儿自由借鉴吸收同伴好的动作,继续
创编更多更好的动作。
6、在教师启发下将幼儿创编的动作串联起来,教师完整表演,幼儿共同学
习。
注意点: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韵律动作。
小班:选材时以一般生活动作、动物模仿动作为主,上肢和下肢分开动作。
中班:以律动模仿动作和简单的舞蹈为主,要相应的加强手脚配合能力的训
练。
大班: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手脚配
合、身体协调性动作增多,鼓励幼儿有表情地动作。
2、动作选择规律:
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
听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听赏活动教育目标
小班:
1、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2、努力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喜欢听性质鲜明的乐曲和歌曲,知道要安静地听。
4、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
表达。
5、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
1、喜欢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区分。(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
2、愿意倾听音乐,并发现音乐主题(音乐形象、性质),能寻找回旋曲中重复的乐段。
3、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4、喜欢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
1、喜欢听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名曲、优秀儿童歌曲、古典音乐等),感受不同音乐的美感。
2、乐意感受不同结构的音乐,并产生一定的联想(如三段体的音乐)。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
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
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二、听赏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1、感知音乐要素。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和曲式结构等。
2、体验音乐风格。体验不同区域、民族特色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体裁的
乐曲。
3、感受音乐意境。理解和简单描述音乐的内容、情绪情感,展开音乐想
象。
三、听赏活动基本模式
一段体音乐欣赏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完整地听赏作品。
3、运用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图谱、语言、舞蹈等)
(1)听辨乐句
(2)感受音乐形象或意境
4、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语言、动作、图画等)
多段体音乐欣赏流程:
流程一: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完整地听赏作品,听辨曲式。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完整欣赏表现。
流程二: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分段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完整地听赏作品,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
注意点:
1、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性质要明显(进行曲、摇篮曲、情绪变化明显的多段体音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