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符合以下七个标准的环境为幼儿园环境:(1)安全和健康;(2)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獐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1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情况;(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12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训练幼儿的思维。
答:训练幼儿的思维,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点主导地位的思维,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和直观认识,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教育环境的创设,多为幼儿准备可操作的材料,理解、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
(2)鼓励幼儿多想多问。从三四岁开始,幼儿会经常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氛围,对他们的提问给予积极的回应。
(3)根据幼儿思维过程的特点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
13、简述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答:家长教育的作用:(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肌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托幼机构教育的作用:(1)辐射作用,即对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幼儿教育的发展;(2)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社区教育的作用:(1)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2)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3)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
14、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变。
答:(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15、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答:(1)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切入。(2)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3)应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和特点;(4)与家长一起制订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
16、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答:(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17、简述幼儿烫伤时教师应如何处理?
答:第一,迅速去除被烫伤物浸透的衣物。如果身上还沾有热粥、热菜和生石灰等,要轻轻拭去。
第二,一度烫伤,可以局部涂烫伤药膏,如獾油、京万经清凉油等,3-5天可痊愈。
第三,二度烫伤,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覆盖创面,切勿弄破和挤压水泡,也不可在创面涂草木灰等不洁之物,将幼儿平稳送入医院治疗。
第四、三度烫伤,除用干净的毛巾纱布覆盖创面,不能弄破和挤压水泡,若烫伤面积大,幼儿烦燥口渴,可少量多次给淡盐水饮用,速送医院处理。
18、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答:(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长、爱祖国。
19、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
20、简述幼儿评议教育的意义。
答: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2)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3)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4)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答: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幼儿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2简述培养幼儿好的包含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答:(1)包含要定时之至量。(2)要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3)要精神集中,不要边吃边玩。(4)爱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5)要向儿童讲道理,鼓励他们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