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年来,我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下面我就以当前上的一节公开课前后谈谈对《指南》语言领域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活动前准备:2013年5月13日我校主任通知我下周上一节区域活动公开课,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
1、首先思考的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我现正任小班教学,我所了解的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大部分老师开课选择的都是科学区或者操作区为必学区,而语言区上得少之又少,因为担心孩子们冷场,毕竟还是小班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在小班如何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呢?于是我想做为一个尝试就选这个区为必学区。在平时的语言区域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的图片和一些辅助材料等好像都不够吸引孩子,孩子基本不能玩到预期的时间和效果。如何让语言区也活跃起来呢?《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在反复翻看了领域书中的区域活动内容后,我有了基本的打算,就是将语言与操作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幼儿运用自己制作的材料来进行语言对话,以表演的形式发展孩子的口语,这样孩子们的兴致一定会很高,而且能延伸到平时的活动中。就选《我和指偶交朋友》为必学区,另外选择了:科学区----高矮排队、大小排一排;操作区----倒米、小鸡吃米;美工区----粘贴:五官贴(这与我正在上的主题《我是好宝宝》联系);角色区:娃娃家。
2、材料准备:首先是语言区,"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指南》)因此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应当准备怎样的材料才能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有机会自由轻松的交谈。要准备老师示范用的指偶至少两个,孩子们操作用的指偶每人三到五个(一小组至少六人)。我选择了一些动物小图片,因为孩子们对动物总是情有独钟,将这些小图片过塑好,再准备小长方形纸片,供制作指套用。其它区的材料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已经操作过,材料也都比较现成,有的再做些改进就行了(如:高矮排队,原来的材料只是摆放在桌子上操作,现在感觉还是要让他们立起来比较形象,于是要制作底盘;原来的小鸡吃豆材料是用矿泉水瓶贴上小鸡图片,这个图片也比较旧了需要更新,这样材料就准备好了!
3、构思活动场景和过程:我们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时我也是这么做的,在这关键时刻,我更要做好,我准备好孩子们坐的地垫(其中也我的一块),到时候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半圆,我在半圆前方,这样和孩子们特别接近。各区分布在活动室四周,场景预设好了,接下来就是活动过程的安排。我做了以下安排:
带好一次活动(区域活动:语言-我和指偶交朋友)
一、活动名称:
语言区--我和指偶交朋友●
科学区--高矮排队、大小排一排
操作区--倒米、小鸡吃豆
美工区--粘贴:五官贴
角色区--娃娃家
二、必学区活动目标:
能用短句"我喜欢指偶XX"或"我和指偶XX交朋友"进行交谈。
三、活动准备:
1、科学区:高矮排队材料,大小排排材料
2、美工区:头像图及五官贴纸
3、操作区:漏斗、米、豆
5、角色区:娃娃、餐具、家具等
6、语言区:制作好的指偶若干,待制作指偶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偶。
1、出示指偶,问好激趣。
2、引导幼儿和指偶交流。
3、师示范讲解制作指偶。
(二)介绍其他分区活动内容。
科学区:高矮排队、大小排一排
操作区:倒米、小鸡吃豆
美工区:粘贴:五官贴
角色区:娃娃家
(三)提出玩区域要求:
1.入区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并会说悄悄话。
2. 铃鼓响时,要收拾好玩具,并且要爱护玩具。
(四)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自由入区。
(五)教师重点指导语言区的幼儿,同时观察其他幼儿的情况,并适时的加以引导。
(六)评价、交流、分享
二、活动过程:
一、
师:今天有两只指偶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他们是谁呢?(小朋友特别期待的样子。)(出示)叮咚,原来是小熊和小狗,小熊说:"小狗好!"小狗说:"小熊好!"
幼: "小熊好!小狗好!"
师:小熊和小狗一起说"小朋友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