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个别学习,注重价值性。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个别学习,教师需明白活动的价值在哪里?需要解决幼儿的什么问题?帮助幼儿积累什么经验?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什么新问题?才能有意识地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包括:重视目标的制定,重视环节设计与提问,重视师幼互动。区域个别化学习的价值取向,重区角创设的内容与平衡,重行为观察的评价指引,重交流分享促能力提升。
(四)特色活动,注重多元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满足幼儿多元发展、提升幼儿各种能力,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可少的一项课程。幼儿园应确保一周一次小活动,一月一次大活动,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去感知与体验,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
(五)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注重有效性。幼儿园与小学课程体系的最大区别,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创设不能只是装饰品和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也就是"每一个环境都要具有教育内涵"。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离不开材料的投放,如何使投放的材料富有生命力、去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必须注重有效性。材料投放要使主题、区域、领域、游戏之间有机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材料投放须满足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求知欲望;材料投放要有挑战性,提供幼儿适当的探索空间;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积极动手操作、主动进行探索;材料的投放还要具有生成性,能根据幼儿近期的教育目标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或添加新材料。
五、强化家庭教育、增强家园合力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庭影响远远大于幼儿园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结合不仅可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也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指南》与《纲要》的不同之处,《指南》不仅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指南》,使广大家长了解《指南》的育人理念、要求和教育建议。要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养技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增强"家园共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六、强化工作措施,健全推进机制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保障《指南》是实施《纲要》的有力抓手和《纲要》细化为实践的桥梁,对于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有力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都要切实加强对学习贯彻落实《指南》的组织和领导,建立行政推动、科学引领、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督查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并为该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组织幼教专干、教研员深入幼儿园,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贯彻落实《指南》提供专业支持,要特别重视《指南》在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贯彻落实工作,通过专家巡回指导、城乡幼儿园和公民办幼儿园帮扶结对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要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会,总结推广经验。要适时组织对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情况的督导检查,为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在《指南》的指引下,我们将更深入、更扎实、更细致、更长久的进行探索和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努力让《指南》精神一点一点地落到实处,全方位的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