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
(1)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 方案教学以主题为综合方式的网络更具动态性, 整个教育活动计划的弹性也较大。
14. 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1)目标:强调运算要素,主要以皮亚杰的研究结果作为课程目标的直接来源,到该方案的第三阶段,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①增加了"主动学习'气②具体的目标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数概念的目标从排序中分离出来;③考虑了儿童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
(2) 内容: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定, 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他们根据这一信念和皮亚杰论述的有关前运算阶段儿童最为重要的认知特征,确定了4 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3) 方法: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一回忆" 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4) 评价:49 条关键经验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指标。
15.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目标与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 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2) 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3 )这 些 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需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16.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迄今为止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说明该课程模式有其吸引人之处,例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了个别化学习,特别是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能使儿童身心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拭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
17. 简述课程的四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4) 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18.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19.举例说明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 1 )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1分)举例。
(2 )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1分)举例。
(3 )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1分)举例。
20.简述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j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k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l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21.蒙台梭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
(1)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2)内容: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3)方法: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4)教师的作用:观察者,指导者,为儿童提供榜样2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