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怎样应对孩子之间的冲突?(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10月19日 15:22:33

  (一)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的。这些行为包括合作、竞争、攻击等。教师作为幼儿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同时规则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对个体行为所施加的某种限制,遵守规则往往意味着要牺牲个人的行动计划与自由。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来说,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如果教师的教育要求反复无常,就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妨碍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为权威者,其言行举止无一不影响着孩子,所以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做有心人,自己先做一个乐意遵守规则的人,并抓住点滴事例进行言传身教。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支持,从细微处引导幼儿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教师也应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聆听幼儿的声音

  一直以来,我们给师幼之间标定很多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园丁与花朵……,它们无一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对于自己权威角色的认可,使得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聆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其实,学会聆听会使幼儿更加信服教师,并从外在的制度权威转向人格权威,本案例中的两名教师教没有给幼儿的机会,他们如能丢下权威身份,仔细聆听幼儿的需要,与幼儿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冲突,也有帮助幼儿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聆听,在理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育策略,避免规则教育程式化。

  (三)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不知是为了树立权威还是为了防止幼儿太兴奋,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在幼儿面前很少有笑脸,师幼关系似乎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众所周知,情绪是具有感染作用的,如果教师的情绪放松,幼儿也会放松,否则就会紧张、不安,对孩子笑,营造宽松的气氛可以教师自己放松,也让孩子放松,如果本案例中的师幼关系是和谐的,那么幼儿就会很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