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起跑线”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10月20日 13:48:15

  相信近几年来大家看到的广告词里面,不会少了这句话"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是奶粉、还是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等等其他商业品牌。随着这些广告词不断在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时段的产品上的出现,我不禁想起了一个问题。到底儿童的起跑线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界定这个起跑线,起跑线上的教育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是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儿童教育的"起跑线"。

  记得前不久一起相亲电视节目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位女生说为了以后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基因,这里好的基因指的是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可以指漂亮的外貌、强健的体魄、聪明的才智等等,很明显这里好的基因,也就是优秀的另一半可以定义为起跑线了。又一次我在和一位阿姨在交谈,说为了以后的孙子能够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要给孩子买进口的奶粉,因为进口的奶粉里面含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加有益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这里可能婴儿时期的奶粉也就成为了孩子的另外一个起跑线。还有一次经过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上面的广告语,不能让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里儿童时期的教育也成为了又一个起跑线。类似于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让人感慨道:那么究竟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呢?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起跑线的概念,所谓起跑线是从体育比赛借用来的,在体育比赛中,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就要起跑,落后的运动员就要奋起直追。否则就要掉队了,最终夺取不了好的名次。同样教养的起跑线指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包括基础知识的灌输、艺术性质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等等。在体育比赛中不能错过起跑线,不然就要落后,但人的发展规律不是这么简单,人早有智慧,也有大器晚成,很多天才少年长大了平平庸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很多天才少年的真实写照,人的教育与成长有独特的个性化规律。因此不能将起跑线简单化、模式化、绝对化。关于"教育的起跑线"之所欲出现那么大的争议,主要是我们在教育领域急功近利的观念所致。

  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很多所谓的要赢在起跑线上是在过分的溺爱孩子,这样子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有时候强迫孩子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抹杀了一些孩子潜在的特长。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交给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他怎样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哪个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的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在树间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苏珊娜是柏林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她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一次,她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为女儿是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的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德国家长能够都会耐心的教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想办法以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例如,孩子执意要买昂贵的玩具,若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得贵家长就会一边安抚孩子,让他们安静下来,一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家长才会给他买,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的不到满足时能够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的苦恼,发泄情绪。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就会。因此,德国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他们会下意识的让孩子尽早来实"第一次"。在一般情况下,两岁大的孩子大多数会自然倾向于摆脱家长的"控制"。例如,他们会大声叫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我不要你喂,我自己会吃饭"。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既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挽起水来,但德国家长决不会因此而不耐烦的拿走毛巾,或干脆自己动手给孩子洗脸。大多数的德国家长会耐心指点,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做家务事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阶段,就知道她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仅仅是象征性的,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长此锻炼下来,德国孩子便在这种犯错与改造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

  我时常的反思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占了地球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为什么没有像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而美国区区一亿人口,却将近拿了将近一半的诺贝尔学奖。美国不管在文化、军事、经济、体育等等很多领域都要远远强于我们国家。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会说外语、会弹钢琴,琴棋书画洋洋精通,反而他们给小孩更多的是自己成长的空间,给他们更加自由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很多西方国家都是这种教育模式。而我们国家现在的风气是小时会说外语,会弹钢琴就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往往就是家长们的喜欢,家长也会以这个当着自己的骄傲。他们不知道的是可能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己会弹钢琴而觉得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他们失去是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这是一个天真、有着足够相信空间的童年。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