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许多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许多家长如是说。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