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地图的儿子
如果说,地图永远是男人驰骋想象的天空,那么,学习地图则为儿子探索求知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发现儿子对地图感兴趣是他2周岁多一点。当时我们为他买了一幅木制中国地图拼图,没想到他一周之内就能拼得很熟,一个月过去了,他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编辑注: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已经基本能够辨别。这无疑使我们很受鼓舞。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决心引导和培养他对地图的热爱与学习,开始为他购买各种各样的拼图、地图、地图册和地理类书籍。现在刚满3周岁的他,已经能熟练辨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全球近200个国家及其国旗。回顾一年来的学习经历,我们全家都深切地感受到学习地图真是获益不小。
一是增加了识字量。地名和国名中有大量的常用字和重复用字,反复辨认和归类辨认对增加识字量很有好处。比如中国的省份名称中的“江”、“河”、“山”、“湖”、“东”、“南”、“西”、“北”,世界各国国名中的“阿”、“巴”、“斯坦”、“尼亚”等等。
二是增强了方位感。因为经常在地图上辨认方位,现在儿子养成了出门看路牌,认方向的习惯,比如我们家在哪一条路上,出行朝哪个方向。
三是扩大了知识面。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各国的地理和人文特点,这些往往会成为激发儿子求知的兴奋点。比如为什么马尔代夫被称为“无猫之国”,为什么阿拉伯民族的妇女要戴着面纱,为什么有些国旗(比如英联邦国家、北欧国家)很相似?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不一定能使他完全满足和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埋下他探索求知的种子。
四是培养了观察力。比较相似国名、国旗,有助于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不仅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而且直接培养了比较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辨认商品的产地,辨认外籍人士的人种与国籍,等等。
五是锻炼了表达能力。有些国名和地名比较长,读起来也比较拗口,比如非洲国家“利比亚”的全称是“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埃塞俄比亚”和它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些国名和地名很相似,比如多米尼克与多米尼加,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与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准确无误地说出一些国名和地名,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每次遇到这种国名和地名,儿子反而特别有兴趣,偏要一个字一个字咬准,大声说清楚,这对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地球村”,我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会用上来自各国的产品,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全球的信息,甚至不经意间就会与外籍人士相逢于小区、商店、学校和旅游点。学习地理知识,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说,不仅成为一种必要,而且具备了充分的可能。认地图、学地理对于现代儿童来说,也具备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一年来,我们利用各种玩具、教具与儿子一起学习,在生活中随处学习,每天都感受到浓厚的兴趣和乐趣。
1、利用玩具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益的玩就是放松的学。地球仪和拼图既是很好的教材,也是价廉物美的玩具。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