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重要:语感还是语法(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3日 10:35:33 

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在教育者身上,是训练的结果。口吃既不是源于遗传,也不是因为模仿。每一个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都会口吃。非口吃家庭的父母顺其自然,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越说越好;口吃家庭的父母以及邻居们特别害怕孩子口吃,对孩子偶然出现的口吃现象非常重视,大惊小怪,严厉训斥,严格训练。于是孩子在恐惧中口舌僵硬,口吃被固化下来,成了真正的口吃。

  无论学英语的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必须顺其自然地听,随心所欲的说,趣味盎然的读。这才是最原始、但也是最完美的方法。千万不要去纠错、矫正、训练,因为那样做肯定会弄巧成拙。

  当我们知道了听的重要性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听什么?怎样听?很多人不是没有听,他们不是不重视听,甚至用复读机不厌其烦地听。有道是“充耳不闻”,听的繁体字是“聽”,听不仅仅是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

  当我们走到集市中,那里有上千种声音在嘈杂作响,而我们同时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叫卖声或讨价还价的声音。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吸引并集中你的注意力,你能够听见它们。你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是老师讲课也是噪音。一个人是不可能记住噪音的。当我们反复听课文的时候,往往因厌倦而充耳不闻,于是课文就成了噪音。带“注意力”的听才是有效的听,否则听到的声音将是噪音。

  “注意力”源自“兴趣”,“兴趣”源自“新鲜、美好、惊险、生动。”0~3岁的孩子对生活、社会、环境十分感兴趣,觉得它们新鲜、美好、生动。大一点的孩子以及成年人,他们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略显单调、乏味,而电影、电视、小说里的故事永远是“新鲜、美好、生动、惊险的”,所以它们才是永恒的“兴趣”源泉。

  英语是艺术无论是孩子还是语言大师,都不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都是在欣赏“新鲜、生动、美好”的生活和艺术。在此过程中无意识、顺便地学会了英语,并且学得非常好。斯坦福大学教授爱德华.萨皮儿在《语言论》中说:“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面对像山岳一样伟大的艺术--英语,靠死记硬背是无济无事的。最正确的态度是欣赏,欣赏文学作品。

  林语堂先生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说:“据我所知,那些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水浒和三国看来的,仅仅靠一学年五六十页的国文课本是学不好国文的。”英语更是这样,那些作家、记者、口才好的人,无一不是大量读书的结果。无论学英语还是学汉语,读小说之所以会有神奇的效果,是因为小说以美好和生动令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任何人在读小说的时候都是凭兴趣而自由选择的,但不一定非读名著不可。今天读不出兴趣来的小说,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去读,即使是名著。当迫使自己硬啃的时候,读小说就变成了做功课,美好的艺术欣赏就变成了奴隶般的劳作。即使是那些著名的文学家,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名著。

  千万要尊重你的兴趣,千万要珍惜你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课本往往让我们感到厌倦的原因。伟大的爱因斯坦不仅发现了相对论,更发现了一些学习方面的真理。他说:“学习,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自由。”即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