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学来的第二语言(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3日 10:34:39 

了这个能力,孩子就能听懂标准语言。以后孩子从磁带、电视中听到标准英语的机会多了,语音会自自然然得到矫正。 

  “语音的问题中国人本来就看得过重了,而对语法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小北辰的妈妈接着说:“到底说playbasketball还是说playthebasketball,或者takemedicine还是eatmedicine事实上并不重要,说错了也不要紧,孩子今后听到规范的说法仍然能理解,听得多了自然会纠正过来。 

  “语言学家Osherson提出,儿童总是根据较新的语言经验来修改语法。他们记不住很久以前听到的句子;儿童在修改自己的语法时并不保守,也就是说他们会根据最近听到、读到的句子不断放弃自己以前的语言规则,形成新的语法体系。” 

  “孩子掌握语言,听力理解是第一位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小时候说家乡话,无论发音、词汇还是语法离普通话距离都很远。会说家乡话以后,上学再学标准汉语,从书本、广播电视中学习,很快就跟上来了。英语是我们的外语,不足够标准,离英国人的英语仍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的英语和标准英语在‘语言核心’上是基本一致的。” 

  “孩子学习语言,可塑性非常强,接触到的所有的方言、口音,只要听懂了都能够掌握好,至于他们自己采用什么方言和口音,并不取决于所听到的各种方言和口音的比例,而取决于孩子对各种方言和口音的心理认同。孩子们天生知道哪种方言、口音更有社会威望。“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学外语最大的误区之一就在于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forms),而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语言交流的内容(thoughtsandideas)上来。” 

  双语养育在世界上有无数成功的例子,相互鼓励和经验交流也非常重要 

  小北辰一家是最早加入国际双语家庭邮件组的中国家庭之一。这个互联网上的协会有800多个家庭分布在世界各地。小北辰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周末利用互联网与其他的双语家庭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这些家庭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果到友好家庭那里做客,都能受到短期免费食宿的待遇。有一个香港家庭的母亲陈宁是中国人,父亲保罗(Paul)是美国人,他们有一个五岁半的儿子斯迪文(Stephen)和一岁半的女儿乔伊(Joy)。斯迪文一家经常到深圳做客,陈宁给小北辰带来了很多儿童英文故事书和音像资料,斯迪文成了小北辰最好的朋友之一。斯迪文还朗读了多个英语故事,用录音机录音,把录音带送给小北辰。

  还有一些非常热心的外国朋友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比如美国妈妈萨布瑞娜(Sabrina)、德国爸爸克拉恩(Klein)等等。尤其是美国妈妈阿迪斯(Ardith)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大量的带孩子时使用的英语词汇和日常用语,给小北辰的妈妈邮寄过来。 

  这种采用外语养育孩子的独特方式,也给了国内许多其他家庭新的启示。武汉孩子轩轩的妈妈和杭州孩子家慧的妈妈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轩轩两岁之后开始接受双语养育,家慧一出生妈妈就跟她说英语。两年多来,3个家庭互相鼓励、交流经验。现在已4岁的轩轩和不到两岁的家慧英语理解能力也非常好,并逐渐开始说一些英语。受到大家的启发,现在国内已有十多个家庭,孩子爸爸妈妈中有一方坚持与孩子说英语,所有这些家庭都为自己双语养育的决定感到由衷高兴,为孩子每天的进步而欢欣鼓舞。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