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龙是我班的一名男孩,性格倔强,顽皮好动,较反叛但聪明活泼。他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母亲天生聋哑,是全职妈妈,对他“溺爱有加”;父亲开小巴,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身上,对孩子较严格,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僵持、无言的对峙
时间:2006年3月7日下午
我带着全班小朋友到楼下操场准备做早操,突然发现由于放雾,地板很湿,很滑。正当我想放弃练早操带小朋友回班级时,智龙一个滑步,在操场上玩起了“溜冰”,并且故意摔倒在地。考虑到安全因素,我急忙制止他,告诉他地板很滑,很危险。可是此时的智龙似乎尝到了游戏给带他的刺激和新鲜感,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依然我行我素,班上的其他男孩也开始纷纷效仿。场面有点失控,我生气地将智龙叫到跟前狠狠地批评了他,但他显得很不服气。
就在我整队时,强强看到了智龙从口袋掏出了德源小朋友的火车玩具在玩,马上向我告状。我看了智龙一眼,惊奇地发现,他的眼中充满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愤怒和怨恨,他狠狠地瞪着强强。我走过去要没收他的玩具,可他怎么也不肯把玩具给我,并发怒似的将所有的怨气化作拳打脚踢发泄在我身上。当时的我蒙了——这可是我从教十年来第一次碰到这么小的孩子对教师动武。我有些气愤,大声斥责道:“身为大班的小朋友,你应该懂得未经他人允许,是不可以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我一把夺过他的玩具。此时的智龙又是一副充满怨恨和愤怒的神情,像面对仇人似的紧盯着我。时间在这一刻凝结住了,我们僵持着,无言地对峙着。
放学时间快到了,刚好保教阿姨和吴老师经过,我简单讲述了事情经过,将智龙交给她们以做进一步引导。放学了,我将下午的经过写在纸上,拿给智龙妈妈看,智龙妈妈看后,让智龙向我道歉,可智龙怎么也不肯。
晚上,我打电话跟智龙的爸爸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交流与沟通。对于他们的家庭及孩子,我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反复强调,家长一定要以讲道理、分析原因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不要使用暴力,否则孩子也会以武力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解决遇到的矛盾。
夜深了,我辗转反侧,智龙那一双充满无比怨恨和愤怒的眼睛在我眼前一直挥之不去。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当时正在气头上,口气较生硬,态度也不好,处事不够冷静?我开始回忆智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调皮、捣蛋、爱说话、叛逆、屡教不改……显现在我脑海的竟都是他的缺点!我想智龙他是不是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坏孩子”,并且破罐子破摔了?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我想我必须采取另一种教育措施,多关心他,关注他,不断地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树立信心,消除他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与不快。
点评:在本段描述的几个情境中,教师对智龙小朋友都用了消极的教育方法,并无一例外地导致了智龙情绪上的反叛。几次的“交锋”,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小男孩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消极的批评、指责,甚至强制的教育手段的弊端。
缓解,距离的拉近
时间:2006年3月8日下午
今天是三八节。下午我指导孩子们制作DIY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孩子们欢快高兴地进行创作。制作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