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讲错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3:05:23 


  活动背景:

  在主题活动“动物宝宝”的探索中,孩子对憨态可掬的乌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把家中饲养的16只大小不等、品种各异的乌龟带进了教室,这下可乐坏了班上的孩子们,他们整天围在龟盆边与乌龟嬉戏……。孩子的兴趣,自然也引来了众多家长的参与,所以每天都会有孩子拉着家长带来小鱼、龙虾、瘦肉等乌龟喜欢的食物前来喂食、观赏……,“乌龟勇斗龙虾”的场面惊心动魄,“乌龟互相撕咬、争抢食物”的场景让孩子们大叫“加油、加油”。几天下来,孩子开始不满足于只让乌龟呆在狭小的龟盆中,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孩子们把乌龟“请”了出来,和乌龟一起玩,胆小的乌龟呢,在教室里悠闲地爬着,身后总不乏“忠实”的跟随者……

  在与乌龟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乌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乌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相关的经验。结合小班《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我给孩子们了讲述了故事“送大乌龟回家” 。

  案例:

  “老师,你讲错了!”当小朋友还沉浸在小动物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将“大乌龟送回家”的喜悦中时,家桢小朋友一语惊人地发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向他投去了诧异的目光。“哪里讲错了”?”我本能地问道,(心中纳闷,这个故事选自教材,不会错呀!)“乌龟四脚朝天会自己翻身的,用不着别人推的?”孩子自信地说着!(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乌龟的本能。家桢居然能想到这一点,说明孩子平时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为孩子的表现而叫好!)我暗自思忖着还来不及做出应答,“不信把乌龟捉出来……”孩子见我没吱声就边说边向龟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只乌龟,顺势将它四脚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来孩子是想用实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事实说话,有道理。)该举动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大乌龟”的反应,停了一会儿,只见大乌龟慢慢地伸长脖子和四条腿,并用头和腿使劲儿仰面往地上一顶,“噗嗵”笨重的身体终于翻了过来,随后双眼四处观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来……,“乌龟自己回家喽” 孩子们发出了欢呼声,家桢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实”告诉大家,乌龟除了在水中会翻身,其实在陆地上也会自己翻身的……

  分析与思考: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和权威性。教学,就是把人类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教材,就是传承知识的载体。随着课改的深入,传统的教材观受到了挑战:

  故事“送大乌龟回家”出自于新教材,是反映在特定情景中(即乌龟滚下山坡不能动的情境),小动物想办法(结合乌龟的习性:水中翻身)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关爱他人,并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然而,孩子从自己对乌龟“习性”的了解出发,一语道破了“情节”的破绽。“老师你讲错了”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