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语,以往更多地自于中大班孩子的口中,今天小班的孩子居然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质疑”,出乎我预料之外。
“故事”真的讲错了吗?很显然,教材是根据乌龟在水中“翻身”的习性来创编故事的,而家桢小朋友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乌龟”的本能,而这一阐述的基础则是对乌龟的观察与了解。孩子的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向教材发出挑战,不正体现出了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以幼儿生活情景和经验为轨迹,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吗?
看来,如何不迷信教材,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灵活地运用教材,让孩子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附故事: 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快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白兔来了,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有办法,我们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大家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大乌龟在河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
大乌龟会过头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