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假发套(创造教育教学案例)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27:49 


  【产生的背景】

  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他解释“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是要引起学生“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这些主张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自主学习、适宜性学习、有创造地学习”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的人才,人才培养需要创造教育,人的创造性教育要从小、从各方面去培养。在这背景下我以语言活动《狮子的假发套》、生活活动《我喂宝宝吃饭》为载体对培养幼儿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活动过程与分析】

  1.语言活动——“狮子的假发套”的进行与分析:

  我将整个语言活动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阶段的目标定位在拓展思维,以自主、体验、创造性的学习为主。

  我以“森林之王狮子有一件伤心事”引入了主题,在音乐《狮王进行曲》的烘托下,让幼儿感受失去鬃毛的狮子内心的痛苦。同时,我适时介入,提出了一个建议:“什么办法能让狮子走出家门参加英雄颁奖会呢?”幼儿展开了讨论,他们想出的办法真是有趣而富有新意,最后,“给狮子戴上假发套”是孩子们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我便在第二阶段的活动里根据他们的想法提供了材料:环保物制作的狮子、百宝箱、磁带条、碎纸、毛线、笔等,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把教室里可利用的材料几乎全用上了,有用磁带条做假发套的,有用毛线做假发套的,甚至有的孩子还从操场上捡来落叶做头发,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独具创意,与众不同。

  这堂语言活动在表达的基础上,给了幼儿激发与支持,从而使幼儿的学习变得自发、自动,情感体验与想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生活活动——“我喂宝宝吃饭”的进行与分析:

  “我喂宝宝吃饭”的活动源于一次区域活动中发生的事,彦彦在用豆、红枣等喂“小宝宝”(瓶子做成的娃娃)吃饭时,一旁的婷婷说:“你给宝宝吃得太多了,他想要大便了。”“可他怎么大便呀。”彦彦和婷婷拿着用瓶子做的娃娃开始研究究竟从哪里找一个出口,可以让宝宝“大便”,研究了半天,婷婷找到了我向我求助:“老师,宝宝吃饭吃多了,没办法大便怎么办?”

  是呀,我怎么会忽视日常生活中吃与拉的密切关系呢,我立刻抓住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堂生活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便让他们自行设计能完整表现吃与拉过程的“宝宝”,孩子们找来剪刀在我的帮助下给宝宝的“屁股”处(瓶子底部)开了个口子,然后彦彦拿出一个从家中带来的布袋套在瓶子底部,可是袋子还是没出口呀,怎么办?有了有了,把袋子倒过来装,袋子下有个可以伸缩的抽口,宝宝吃多了,一拉抽口不就能大便了吗,婷婷还拿来了草纸说:“大便后还应该擦草纸”,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多功能的“喂宝宝吃饭”的玩具做成了。

  在孩子们堪称经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