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道教育方面,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对其进行礼貌和礼仪教育,礼貌教育是教其懂得以礼待人的道理,礼仪教育是教其学会以礼待人的方法。
二是教育孩子懂得并学会平等待人,尊重别人并要求别人也尊重自己。
三是要教其懂得并学会谦虚谨慎,力戒骄满,在非原则问题上能谦让别人。
四是要教育孩子懂得并学会讲道理,遇事以理服人。
五是要教会孩子一点自卫意识和能力,属于自己应得的决不放弃,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对第三点的补充,即对别人的谦让要有度,不能是逆来顺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应得利益都不能争取的人怎么可能小之为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大之为社会谋利益呢?,一个连自卫能力都没有的人又何谈保家卫国?
六是要给孩子灌输一点竞争意识。教处世,教的就是增强其竞争能力的手段,如果不同时培养他的竞争意识,那么,手段又有何用?
婴幼儿和群体相处以及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头戏还应放在实践中,主角应由其自己唱。作为家长,所能做的只能是给他搭设一个舞台,即为他提供一个与群体相处和与他人交际的环境。其做法就是经常把孩子带到外面,让他多参与群体活动、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和交往中,难免发生一些摩擦、争执和冲突,对此,只要不至于导致大的事故,家长就不必过多干预,既不要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过分的斥责自己的孩子,可以静观其变,让孩子尝试着自己明辨是非,自己解决纠纷,自己化解矛盾,自己了结恩怨。当然,他处理的可能不是很好,或者处理得很不当,但是,你要相信他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之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处理的越来越好。
在孩子与群体以及他人相处时,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由高到低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能较好的与人相处,且表现出一定的指挥欲,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小伙伴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一些游戏和运动;
第二个层次: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三个层次:带有一定的依附性,别人叫怎样做就怎样做,还表现出寻求强者保护的意向;
第四个层次:较难合群。这一层次中,有两种类型:一类属于自卑型,胆小,怕事,或者是怕别人欺负自己,或者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加入群体。另一类属于自傲型,这类孩子多是天性聪敏,自立能力较强者,在群体交往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 因而不屑与别人为伍。
作为家长,要多作一些观察,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如方法得当,让孩子提升一个层次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这里边还有一定先天因素,无法过于拔高)。特别是自傲型的孩子,往往是可造之大才,若教育引导得法(如多对其进行一些英雄观、群众观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完全可以提升到第一个层次中。
第三,谈谈“教做事”,这里所说的教做事,既包括动手的也包括动脑的,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将来能做事的人才,所以,教做事,在“四教”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里不想赘谈如何教孩子做具体的事,只想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做事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做事,就要从婴幼儿抓起,培养孩子一个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此,有相当多的家长会不以为然,认为无所谓。真的无所谓么?且慢分析这一问题本身是否是无所谓,仅是家长这种无所谓的思想本身对婴幼儿的影响就足以妨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日前已有社会学家指出:“三无”(无所谓、无榜样,无目标)是当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三大障碍。
现在的婴幼儿将来面对的是一个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试想,在这样一个“差之微纳,谬以光年”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丢三落四的人,有谁敢用?在这样一个“一寸光阴一尺金”、“微秒必争”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事拖拖沓沓的人,有谁愿意用?
有人可能要问:婴幼儿有何事可做呀,无非是玩玩玩具、搭搭积木,难道这样的小事儿也值得那么认真对待吗?错了!小孩子眼里无小事,一块积木的搭设,在大人眼里是小事,但在小孩子的眼里,可能看得比一座大楼的建造还重要。因此,从婴幼儿抓起,从玩具的管理、书籍的摆放,日常卫生的清扫做起,培养孩子认真的做事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已是势在必行。
最后,谈谈教求知。注意!是教求知,不是教认知,一字之差,却是大相径庭的两条道路。所谓教求知,就是培养婴幼儿求知的意识和欲望,人脑是一个很特殊的容器,在它没有求知的欲望,不愿接受外部事物的时候,它的容积会变得无限小,你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法子硬灌也丝毫灌不进去。而当它有了求知的欲望,主动的要吸纳外部事物的时候,它的容积会变得无限大,怎么装也装不满。所以说,给婴幼儿一颗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比向他灌输一部百科全书的意义要大得多。
那么,怎样培养婴幼儿的求知欲呢?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带到户外,让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浏览河山之壮丽,领略气象之万千,品味生命之灿烂,感悟宇宙之浩瀚。从教他喜欢身边的一花、一树、一虫、一鱼开始,继而引导他升华到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再到对世间万事万物产生好奇。好奇是求知的原动力,随着好奇心的增强,一种对宇宙无穷奥秘进行探求的欲望即求知欲便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