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无理取闹”的情绪波动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采取适当忽视的方法。
建议:和孩子一起玩“金鸡独立”的亲子游戏,看谁用一只脚站的时间最长。或者让孩子用绳子把开口较大的小环穿起来,看看一分钟最多能穿多少个。在孩子想吃某种喜爱的糖果之前,先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个类似的游戏,如果成绩“达标”,就奖励孩子想吃的糖果。另外,“延迟”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告诉孩子“刚才你已经吃过一颗糖了,这颗糖要等晚上吃完晚饭才能吃”,让孩子学会适当控制自己“渴望”与“失望”的情绪,并让孩子逐渐认识到“任何东西不是想要就立刻能得到的”。
3-6岁
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控制能力。“延迟满足”的重点可以转移到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上来。“延迟”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天逐渐延长至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孩子变得“懂事”以后,就可以让他适应这样一个规则:很多愿望不是近期就能实现的,你必须为此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此时对孩子的奖励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父母、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的称赞,以及孩子自己感受到的“荣誉”,会对他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建议: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孩子如果参加了舞蹈班,就应该告诉他们:“每次都要认认真真地跟老师学,儿童节演出的时候你才能上台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对于参加了棋类活动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一招一招地下,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如果孩子想去游乐园,可以说:“这个星期爸爸妈妈很忙,我们下周末去游乐园好吗?”
总而言之,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只言片语所能奏效;甚至延迟与否,延迟多长时间,都不是关键所在,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一种认识并最终成为习惯:任何愿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