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宝宝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9年01月08日 14:19:47 

  情绪是人类的生物—社会现象,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例如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就会有痛苦、厌恶和微笑反应,这些反应是生物性的。但是新生儿从出生一刻起,就需要依靠成人的抚育维持生命,这是人际互动的社会化开端,婴儿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中分化发展,因而情绪又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情绪产生源于先天,发展决定于后天,是生物—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基本情绪的出现和发展,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有一定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的,情绪产生的顺序和规律,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在这里我们从正面和负面两类情绪中分别选择出现最早的两种基本情绪加以介绍。

  一、正面情绪及表现

  (一)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先天的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4~7天。兴趣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动机的最深水平。我们常说兴趣是原动力,它可以驱动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动引起身体运动而发生的。例如婴儿看见了一个红球,对这个红色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引起了注意。因为有兴趣才可能维持对它的注意,而对物体的集中注意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兴趣使然,当红球移动时,婴儿才会用目光追视,而视觉追视是视觉—运动协调的基础。再如:当婴儿刚刚会发音的时候,他对自己能发出音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不断地反复地发音并乐此不疲。如果成人对婴儿的发音给予应答,就可以加深婴儿对发音的兴趣,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以说兴趣是激励智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兴趣的发展

  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②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外界声、光等刺激的重复出现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婴儿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兴趣和反应使得有趣的景象得以保持,有趣的景象又使得婴儿对自己的活动产生了快乐的感觉。兴趣和快乐使婴儿不断地对刺激做出反应,于是活动重复不断地进行,婴儿从兴趣、反应和快乐中得到探索的满足。例如:带响的彩色玩具引起了婴儿的注意,成人移动玩具,引起婴儿视觉追视,每次玩具的移动都是再现的过程,再现引起婴儿的兴趣和探索。

  ③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一个熟悉了的物体不再引起儿童的注意,这是习惯化反应。

  (二)快乐

  1、快乐的意义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正性情绪,快乐情绪最早出现于生后3~6周。获得成就可以使人快乐,完成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人快乐。快乐有助于心理健康,快乐可以为智力活动提供最好的背景,获得最有效的智力活动。当婴儿用积木搭起一个“塔”,当他捏起桌子上的小颗粒,当他因为把纸撕成碎片而开心地大笑,他在这些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快乐。成人为他的“作品”鼓掌,他为自己的“能干”而高兴。这就是快乐,是真

  正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松弛状态,处于松弛状态的儿童易于与人接近或愿意承担义务去做点什么,于是不知不觉当中发展了社会性。快乐的天性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从别人那里获得快乐。快乐的人际交往使婴儿从小相信成人而不怀疑,这对健康个性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快乐的获得

  ①快乐是与生俱来的:快乐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研究发现婴儿的激动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同一个家庭里长大的兄弟姐妹,乃至双胞胎兄弟快乐的频率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情绪激动较高的婴儿更快乐、更活跃、很少紧张反应,这就是所谓快乐的天性。

  ②快乐是在体验中获得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快乐,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教给别人学会快乐,因为快乐不是学来的,而是从体验中获得的。成功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友谊可以使人体验快乐,被理解可以使人体验快乐,信任别人和自信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快乐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发展。从婴儿时起,就要让他们体验快乐。让婴儿自己动手搭积木,获得成功感,让婴儿参加游戏,同别人玩耍,可以使他们体验参与、交往和自己具有的能力。这些活动都能引起婴儿的快乐,即使是短时的快乐,对婴儿也是有益的。成人要学会分享婴儿的快乐,分享不仅仅给成人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使婴儿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快乐是信心、快乐是自信、宽容和能力的表现。

  (三)笑

  1、笑的意义

  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本身不是情绪,而是积极、愉快等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婴儿的笑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欢乐,通过笑,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使父母感到骄傲自豪。婴儿笑的行为,母婴交往中微笑的结果,都能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笑可以促进交往,有助于活泼开朗、友善性格的发展。如果母亲缺少笑意,在与婴儿接触中经常生气、发怒、“横眉竖目”,久而久之,孩子不会笑,也不可能笑。在这样的种环境中生活,孩子会变得冷漠、孤僻、执拗、烦躁、不合群等不良个性。

  2、婴儿笑发展的阶段

  笑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①自发性微笑;出生后5周的婴儿就能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刺激的反应。婴儿在睡着时微笑发生最为普遍,女婴微笑的次数多于男婴。这种微笑通常是低强度的,表现为卷口角,即嘴边周围的肌肉活动,用嘴来作怪相,眼睛周围的肌肉并没有收缩,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状态。

  ②社会性微笑;出生5周后,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就会发生微笑反应。父母看着婴儿,婴儿也会微笑。再以后,面孔的移动,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3~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面孔、假面具都会微笑,人的声音也会引发婴儿的笑。这种情况维持到第五个月左右。这就是社会性微笑。

  ③选择性微笑(也称分化性微笑);婴儿出生6个月后,认识刺激内容的能力增加,能分辨熟悉与陌生的面孔,对熟悉的面孔发出频繁的、无拘无束的微笑。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这时的微笑才是真正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种笑增加了婴儿与父母、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 情商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