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交往的思考和引导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10月17日 09:47:27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其中之一是:“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同时把它提为“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人的交往合作能力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集体生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很有必要。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在与同伴接触中学会交往

  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缺少与他人充分交往的机会。入园以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抢积木、争坐翘翘板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在家独处惯了,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刚入园时幼儿之间互不相识,因而极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哇哇大哭,失去上幼儿园的兴趣。假如几个曾经相识的小朋友在一起,情况就不同,他们会有说有笑地玩在一起。可见,幼儿对认识的同伴就会产生交往的兴趣。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尽快帮助幼儿互相认识。如:在新生入园的第一天,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动物卡片,并用彩色线穿好挂在他们的胸前。因为幼儿对动物颇感兴趣,因此很快记住了自己和伙伴的动物名称。用这个方法很快消除了幼儿互相之间的陌生感,过了一段时间后,再用每个人的姓名逐步取代之。另外,还可通过玩“打电话”、“结识新朋友”等游戏,不断巩固幼儿对同伴的印象,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较快地记住大部分同伴的名字,相互间的交往也慢慢地增多了。

  幼儿在相互认识后便喜欢与同伴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的能力,交往语言贫乏。如很多孩子不会系鞋带,但不知道如何请求帮助,只是一味地等待或急得直哭。因此,必须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让幼儿学会在交往过程中如何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告诉幼儿只有懂礼貌的人,大家才愿意跟他一起玩。又通过看图讲述、讲故事、歌表演和各种游戏的方法,不断巩固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如当幼儿很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时,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他说:“你也想玩是吗?你可以去问一下他,知道该怎么说吗?就说:“请借我玩一下好吗?教师有意识地把交往语言的学习与当时的情景及幼儿的需求结合起来,幼儿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交往语言。

  二、教师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交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成人的交往;二是与同伴的交往。在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交往言行,以身作则,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熏陶。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教师可以联系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得体地交往。

  幼儿喜欢那些能与之平等相处,给予他热情鼓励的亲切友善的人。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据有关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影响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被排斥的幼儿和被忽视的幼儿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交往中,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如小班教育活动“小鸟飞”的教育目标为“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该项目标要求幼儿获得的是在空间运动中与他人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初步观念与技能。

      三、家长应重视独生子女的交往

      让幼儿学会交往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也是独生子女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中家长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家长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家中来客人了,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谈话……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有利于消除孩子交往中的羞怯、恐惧心理。

      独生子女,关心爱护他的人太多,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等周围的亲戚朋友,他们对孩子的爱具体表现就是要把一切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东西、好听的话都给孩子。最后,为了取悦孩子,还会再加一句:“都是宝宝的,谁也不给。”孩子尤其喜欢听这样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自私行为就滋生而成,不时表现出来。对待这种情况,家长应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分享的情感和行为。如吃东西时,家中有老人的,应教育孩子先让给老人,没有老人的小家庭应让孩子和父母亲共同分享,哪怕这东西很贵、很少。如果父母打算悄悄省下来留给孩子,也应先拿着自己的一份。这样做可以打消他独占的念头,使他克服自私的心理。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幼儿的交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营造一定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促进幼儿间的合作,鼓励互助、轮流和分享,使幼儿尽快从自我中心状态解脱出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会与同伴交往。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