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同伴交往的发展与教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8月21日 10:51:52 

  1、婴儿与同伴交往的发展过程

  婴儿同伴交往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过程,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此阶段一般是从6-8个月至周岁以前,婴儿之间通常互不理睬,只有极短暂的接触,如看一看、笑一笑或抓抓同伴,而且大部分社交行为是单方面发起的,一个婴儿的社交行为往往不能引发另一个婴儿的反应。然而,单方面的社交是婴儿交往的第一步,当一个婴儿的社交行为成功地引发了另一个婴儿的反应时,就产生了婴儿之间的简单相互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简单交往阶段。此阶段一般是从1岁1、2个月到1岁8、9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行为有了应答的趋向,他们会注意同伴的行为,也能得到同伴的回应。如互相摸一模、笑一笑、推一推、去拿同一个玩具、想玩与同伴相同的玩具、相互给玩具、走到同伴面前又跑开、模仿同伴的动作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引起同伴的注意,并且由于观察或模仿同伴,婴儿之间有了直接的相互影响和接触,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而产生。但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尚未产生合作一起玩的能力,也尚未体会到小伙伴一起玩的乐趣,需要成人的参与才能玩同一个玩具,而且玩的时间很短。

  第三个阶段是互补性交往阶段。此阶段一般是从两岁左右以后开始,在这个阶段婴儿之间出现了合作、互补或互惠的行为。例如,和同伴一起玩同一个玩具(如小皮球)、你跑我追、你躲我找、相互主动交换玩具和食物、轮流玩玩具等,并且能在成人的带领下一起做游戏、听故事、唱唱跳跳等。另外,和熟悉的同伴一起玩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不主动与陌生小朋友玩。

  2、教婴儿学会与同伴交往

  做父母的就要根据婴儿与同伴交往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教婴儿学会与同伴交往。

  第一、要让婴儿获得亲子交往经验。多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亲子交往经验与婴儿同伴交往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家指出,因为婴儿与父母在一起呆的时间更长,父母为婴儿提供最多的榜样、经验,婴儿最可能在与父母交往的早期经验中习得同伴交往经验。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亲子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条件下,婴儿与同伴交往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发现亲子交往与同伴交往有着明显的先后关系,父母对婴儿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婴儿随后对同伴的行为和方式,尤其是其行为的内容与态度。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与婴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婴儿从亲子交往中获得与他人、同伴交往的经验和能力。

  第二、为婴儿提供玩具和物品。玩具和物品是婴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物品而发生的,玩具和物品为婴儿同伴交往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交往方式,如给或拿、模仿、合作、分享或争夺等。尤其是婴儿早期,大多数的同伴交往和冲突都是因争夺玩具而引起的。因此,玩具是婴儿与同伴交往的中介物。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儿对大的、不可独占的玩具,如大皮球、电动车、滑滑梯等更为关注,都想去争一争、玩一玩,这些玩具似乎加大了婴儿交往的积极性。而小的、个人可控制的玩具,如小汽车、小皮球等,对婴儿的吸引力要小得多,似乎不能引起他们大多的兴趣。

  因此,成人一要鼓励婴儿去接触大玩具,以激发他们交往的兴趣,若婴儿发生了争抢现象,则要引导他们轮流玩,不要独占独玩。二要引导婴儿将自己的小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

  第三、多和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研究表明,同伴间相互熟悉性对婴儿同伴交往有很大影响,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大都发生在相互熟悉的婴儿之间,相识的婴儿之间在交往的积极性、频率、持续性、复性上都远远超过了陌生婴儿之间的交往程度。相互熟悉的婴儿容易玩到一起,玩的时间也要长一些。因此,首先要让相互熟悉的婴儿一起玩,促使他们早日学会交往。

  第四、婴儿交往中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婴儿在交往中由于个性、气质不同,因而会出现不同表现和问题,这就需要大人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对于害怕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婴儿,不要催逼他很快地去与别人交往,允许他有一个慢慢习惯的过程。只要孩子能和一些性情平和、老实的孩子一起玩,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另外,最好是大人也参与进去跟孩子一起玩,这样自己的孩子就有了安全感。

  ——对于不愿意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婴儿,不宜非要他与同伴分享玩具,允许他这一行为存在。因为2岁左右的婴儿一般还没有产生一起玩的能力,虽然他们喜欢看着别的孩子玩耍,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都喜欢自己玩自己的玩具,并不懂得“分享”这个词,还不能体会到小朋友们一起玩会更快乐。因而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任何人,而只会说:“这是我的。”因此,对此段年龄的孩子,大人不必刻意费力去教一个2岁的小幼儿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这样做实际上是违背了婴儿的天性。孩子到了懂得与小朋友一起玩会更有乐趣的时候,他自然会主动邀请别的小朋友来一起玩自己的玩具。

  孩子在2岁时是否具有同别人一起玩、一起分享的行为,与他长大后能否成为一个慷慨的人并无多大关系。如果大人要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营造孩子一起玩的氛围,并参与进去。当然孩子硬是不愿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也不宜强求。

  ——对于总是喜欢攻击小朋友的婴儿,在讲道理的基础上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制止,如看到孩子动手打小朋友时,大人要马上捉住他的手,加以制止:“不允这样。”孩子被制止的经历多了,就会慢慢守规矩了;同时要代孩子向被打的小朋友赔礼道歉,这样孩子的潜意识会懂得欺负小朋友是会遭到大人坚决制止和反对的,使孩子无意中收敛自己的行为。另外,出门前先打招呼,要告诉孩子:在外面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许咬人、打人。要是打了小朋友,妈妈就把你带回来,大家都不理你。如果孩子真的又打人、咬人,大人一方面要制止,一方面向别人的小朋友赔礼道歉,同时神情严肃地把孩子带回家,将他放在一个小房里都不理他。孩子可能按奈不住,会哭起来,此时大人不要立刻去理睬他,让他哭个够。这样孩子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是爸爸、妈妈都不喜欢的。为了制止孩子打人的行为,有的父母会采取武力的方式来管教,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无意中就教会了孩子使用武力对待别人。所以最好不要采取单纯强制孩子的武力教育方式。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