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职母亲,朋友托我照看孩子。她的孩子4岁,我的孩子16个月。
我的宝宝很喜欢模仿小哥哥,包括抢他正玩儿的玩具。朋友的儿子很恼火,常对宝宝吼叫,我怕他吓着宝宝,就教他“如果宝宝抢玩具,就告诉阿姨,不能喊”。如果事发时我在两个孩子身边,我就教他和宝宝一起玩儿。当然,我同时也教宝宝不要抢哥哥的玩具。
朋友的儿子常说些要用棒子打宝宝的话,或利用玩儿的机会把玩具往宝宝身上甚至嘴里戳(比如玩具刀)。今天我去厕时,忽然感到不安,就回过身往玩具房看了一眼,正好看到朋友的儿子拿球打宝宝,球很轻我就没说什么,等了会儿再看,这次看到他两手抓住宝宝的手指头使劲掰扭撕扯,宝宝大哭。
我走过去及时制止了他。先是说理解他因为玩具被抢很生气,但他也不能伤害宝宝,并问他“如果有人打你,你高兴吗?”。然后跟他讲小宝宝因为喜欢佩服他才追着他要和他玩儿,希望他理解。总之我是使尽浑身解数了,但效果不佳。
这件事我告诉了朋友。朋友说她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过暴力行为,而且相反非常胆小,在外面受了欺负都不知道还手。后因朋友的儿子当着朋友的面把宝宝推倒,朋友教训了他,他大哭,并说:“我错了”。但我知道我和朋友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宝,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目前我知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错眼珠地盯着两个孩子。
大家怎么看的?有什么好办法?
JAY_2001 的回复: (写于11/13/2003 4:59:43 PM)
看见这篇贴子,我到想起了豆有一次和我们一位朋友的孩子(比豆大了约快两岁)一起玩儿的时候的情景。那也是个男孩子,豆其实是很高兴和小哥哥一起玩儿的,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实在是不太溶洽,豆想和小哥哥玩儿,哥哥拿什么他也要什么,可大的却不干了,两个人为争玩具闹了几次,但不太厉害。后来,那个小男孩拿了一筒薯片在手里吃,豆可能太喜欢小哥哥了,不从人家手里的筒里拿薯片,却非要从人家的手里拿,这在那个小男孩看来就变成了“抢”,于是就伸手打了豆豆几下,因为我们都在场,小男孩的妈妈非常不过意,就训了那孩子几句,没想到适得其反,那个孩子非但没有停车,反而更加冲动地伸手打豆豆,她妈妈敢紧拽住他,讲“你是大哥哥了,怎么能打弟弟呢?”那个孩子被他妈妈挡住时仍不停地伸手想打豆豆,并开始大哭起来。豆豆被打了好几下到是没哭,但有点儿害怕了。我当时没有伸手把豆豆拉进怀里(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儿舍不得的),而是对豆豆说“是你不对了,你不应该去抢哥哥的薯片!”再对那个小男孩说“不是你的错,是豆豆不好,不该抢你的薯片,别哭了!”那个小男孩在他妈妈的安慰下哭了好长时间才停住(这期间他的妈妈也没有再训斥他)。但自这以后,豆也不从人家手里抢薯片吃,而是从筒里拿了;那个小男孩也开始让着豆豆,后来的时间里两个人还玩儿的不错,也没有争吵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感觉大孩子和小孩子玩儿时候也需要一种“平等”的感觉,因为引起事端的往往是小宝宝——由于不懂或者是太想与大孩子一起玩儿了,才迫切地想要大孩子手里的一切东西,而这种行为在大孩子看来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大些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下意识的维护着自已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玩具和食物了,而维护的方式不是推搡就是伸手打小孩子,而当因此引起纠纷时,成人责怪的却往往是大孩子,因为成人看到的是结果:大的在打小的,可是对于小孩子引起的事端却并不太在意,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谦让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何况小孩子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