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注意事项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9月19日 09:57:40 

  这一阶段是同伴交往真正开始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宝宝在岔路口选好方向。

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注意事项

  1、这个年龄的宝宝,其认识特点是“自我中心”的。这种认识反映在交往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以我为主”,总是要别人听自己的。比如,看见了别人手里的玩具,他想玩,他不会想到别人也想玩,他非要抢过来不可。这是由该年龄段儿童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谈不到品质问题。家长不必为此大惊小怪,责备孩子。但是也不能容许他发展下去,否则会养成独霸的习惯,他不能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因此,要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宝宝提高认识能力,学会与同伴交往。

  2、正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同伴交往是以物体为中介,而导致他们的同伴交往持续的时间很短,交往的同伴经常变换,同伴交往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也与这个年龄段儿童情绪的不稳定性有关。比如,两个宝宝在一起玩得好好的,其中一个伸手要拿另一个的玩具,或者试图阻止对方的行动,双方的关系立即产生了障碍,交往便由此终止。但是,在成人的耐心引导下,他们可以渐渐学会分离和轮流的交往方式,出现互相喜欢的积极感情,有了某种“情感联系”,宝宝从此走上与同伴友好交往的道路。

  3、根据这个年龄段宝宝进行同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游戏,家长也需要多学会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社会沟通能力:

  跟我做

  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组织许多蹒跚学步的宝宝跟随你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由你来命名,并且由你来表演,越滑稽越好。为了增加一些趣味,你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领着宝宝们爬过枕头,穿过用纸箱做的隧道,或者绕着椅子一圈又一圈地走。

  画大幅的图画

  鼓励两个或更多的宝宝一起画画,可以用粉笔在人行道上画,或者在家里用蜡笔在一张纸上画。

  跳舞

  放些音乐,进入角色,看着你的宝宝和他的朋友一起投入地舞蹈。

  老鹰捉小鸡

  这种很古老的游戏不仅能增强宝宝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两岁多的宝宝在同伴游戏中逐渐产生了协作的意识和行为,同伴协作对宝宝的个性品质具有积极影响。良好的伙伴关系会增强宝宝探索环境的兴趣及愿望,还能帮助宝宝脱离自我中心,促进社会化发展。

  要培养宝宝的同伴协作能力,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方式。2-3岁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期,自我中心的特点很明显。家长可以引导宝宝观察,同伴协作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力量,从而使宝宝萌发出同伴协作的意识,产生同伴协作的愿望。当宝宝做出同伴协作行为时,家长可以引导宝宝体验同伴协作带来的乐趣。慢慢地,宝宝就会觉得同伴协作比自我中心的单独游戏更生动、更有趣。就像故事中的莫莫放弃了钓鱼,布奇放弃了玩纸船游戏……大家都跳上了阿迪的小船,齐心协力去划船!

  培养宝宝的协作精神,可以帮助宝宝打开一条通向外界的顺畅之路,让宝宝在感受成功和快乐的同时,奠定社会化发展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呵护宝宝的同伴关系,为他们营造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多与同伴一起活动,帮助他们成长为乐于与同伴协作的小朋友吧。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