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宝宝的同伴交往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4月29日 11:20:33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而童年的朋友在人们心中的印记又最深、最美好。当我们回想童年的时候,总能忆起几个经常一同嬉戏的玩伴,这些玩伴让我们体验到了玩耍的乐趣、童年的欢乐,难以想象没有伙伴的童年会让人孤独成什么样子。虽然我们的童年早已过去,但是孩子的童年正是现在,让我们在这样的日子里,与孩子一起谈谈同伴、朋友吧。

鼓励宝宝的同伴交往

  理论依据

  同伴,被定义为“彼此之间地位平等的人”,在学前儿童领域,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尽管同伴关系不像亲子关系那样持久而稳固,但却为儿童提供了与众多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因此,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范围内体验到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此外,同伴关系对儿童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影响。如果早期同伴关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当时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儿童今后的适应。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同伴似乎就特别吸引他们。当相互陌生的母亲们和儿童们呆在一个游戏室里的时候,12-18个月的儿童多数时间会和自己的母亲身体接触,而他们注视同伴的时间却很多,明显表现出对同伴的兴趣。2岁以下儿童的同伴交往非常短促和微妙,孩子们常常注视另一个孩子,或者是微笑、炫耀玩具,或者发出点声音等。在蹒跚学步的孩子中,一个孩子通常每一分钟就会向同伴这样表示一次,每次仅持续几秒钟。这种水平相当低的同伴交往可能是因为儿童还没有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不知道在特定情境中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别人会报以什么行为,所以只是等待自己的机会。

  2岁以下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助于发展同伴交往的能力。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在法国有一项研究,研究者观察了2岁的孩子在一个装有成对玩具的游戏室里的表现。结果发现,当一个孩子拿起或玩一个玩具时,另一个孩子很可能去拿一样的另一个玩具。这种模仿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有助于孩子维持彼此的交流和玩耍。

  教您关注宝宝

  同伴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因为双方处于平等地位,需要儿童管住对方的反应态度,并提高自己行为的表现性和反应的灵活性,以保持顺利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完成交往活动。

  在实际的交往中,儿童需要向对方发出交往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等,从而尝试、练习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调整。

  交往中,儿童还要通过观察同伴的社会行为,学习对于自己而言新的社交手段,从而丰富自身的社交行为,锻炼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当儿童处于困境,比如遇到危险、有了难题、受到欺侮时,同伴的帮助常常是其摆脱困境、恢复平静、获得愉悦的有力途径。

  良好的同伴交往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愉悦。同伴交往是儿童的一种情感依赖,对其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大量彼此协商、相互讨论的机会,有助于儿童扩展知识、丰富认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理解中,逐渐学会与同伴相处、认识别人、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与行为模式,帮助儿童克服认知上的自我中心状态。

  同伴交往为儿童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对照标准,使儿童通过对照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如“我比你快”、“你没我好”等等。

  儿童在交往中发出的不同行为,往往会招致同伴的不同反应。因此儿童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性质,还可以了解自己是否为他人所接受,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对儿童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儿童最初的友谊与成人间的友谊看上去不同。孩子之间的交友方式更像是“侵犯”,比如他们喜欢一起吃一样的东西,喜欢抢对方手里的玩具等等。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交往方式,不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教您怎么做

  一周岁多到两岁的孩子,虽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们喜欢注视彼此的活动,也喜欢彼此靠近。不过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父母最好能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游戏场所,引导他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

  独生子女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往往出现困难,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里的言行,不能事事依着孩子,听他指挥,使其学会既能支配别人,也可以被别人支配。只有这两种角色都能担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们的集体。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这样一种品德,多看小朋友的长处,即使对方不如自己,也要热情帮助。宽容大度是建立友谊所必需的,不能容人的孩子,是难以交上朋友的。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