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1年01月20日 14:24:46 

  随着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了。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因此,在孩子开始有与人交往的意愿时,父母就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分年龄、性别的社交范围。在我国,混龄教育在一开始并不会被看好,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缀,有些家长会认为照顾较小幼儿时往往会忽视较大年龄段幼儿,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幼儿异龄交往的必要性、异龄互动的益处以及弥补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缺失等三个角度阐述实施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一、幼儿异龄交往的必要性

  社会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他人进行着这样那样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日常接触的必然伴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只有在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与异龄同伴交往是个体发展乃至生存所必需的。 幼儿也是如此。幼儿园就像是幼儿成长第一步的小社会,在离开父母家人身边如何与同伴交往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本身就具有混龄特征。在街头巷尾,孩子们常常与至少相差1岁的同伴做游戏;在学校的操场上,混龄游戏也很常见。他们相互交往,改变自我中心,彼此之间学会关心忍让,相互了解合作,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二、幼儿异龄互动的益处

  (一)对幼儿发展的益处

  哈特普曾比较了学前儿童与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社会交往(1977)。他的研究证实,在与异龄伙伴的交往中,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都能在跨年龄情景中调整自我行为,两者交往策略均与同龄伙伴交往情景不同。

  (二)有利于培养大孩子的领导力

  大孩子像小老师那样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对大孩子而言,这不仅仅滋养了他的自信心,培养了领导的感觉,教授的过程本身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复习,他必须是非常了解并且掌握了这项工作的玩法才有可能去教小孩子。而对小孩子来讲,就像一个哥哥姐姐在教他玩一样东西,他的状态非常放松,一点也不会产生被老师“教育”的感觉。

  我国研究者认为,异龄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一种“非对称相倚型”的关系。在这种交往中,年长儿童相对于年幼儿童有更大的权利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但这种非对称型关系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性能力。这一交往类型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对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能力及亲社会行为有发展性作用,而且还对交往不足或交往过度的幼儿有显著的补偿矫正功能。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1岁以内的年龄差)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平行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学,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相一致的。然而平行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等。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独子女而缺乏兄弟组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平行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混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类似于“家庭”的混龄编班形式,对克服独生子女适应力不足的现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的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自然地学会了与人交往方式和方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三、弥补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缺失

  混龄教育模式能给年纪幼小的孩子提供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孩子能从和年龄较小的孩子的交往中展现自我,学会照顾别人并且能付出爱。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则能从年龄大的孩子中学习他们的行为,对于自我成长会有所助益。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混龄班能使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尤其有利于独生子女。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而我们的教育实施却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受到抑制,这是有悖于儿童的天性的。“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大龄幼儿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大龄幼儿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混龄教育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他们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横向的平等关系(好朋友)。我们应该鼓励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并让他们从中受益。

  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同龄交往与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年龄混和的情况下,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反而是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部分幼儿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如“部分混龄”或“完全混龄”,“间断性混龄”或“连续性混龄”等,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

  有关专家指出,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异龄儿童间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会增加发生认知冲突的机会,这种混龄交往会创造 “最近发展区”,他们之间会产生观点的相互挑战和冲突,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尤其是社会理解的发展。混龄交往常常会使幼儿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达到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种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能促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上一篇: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