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因和组成部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1年11月05日 14:34:28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同伴关系的功能在于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吸收同伴的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情感支持。幼儿的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同伴关系不是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和延伸,而是一种崭新的、亲子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儿童间的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就发展心理学的个体社会性发展而言,同伴关系包括:同伴、同伴团体和友谊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幼儿的择友态度、幼儿同伴间的交往特点进行探讨,并相应提出指导幼儿发展同伴关系的一些原则。传统关系,如:“我们两家关系好。”传递关系,如“熟人的朋友。同情以及一些无法表达的关系。

  总体看,直接接触关系在幼儿的友好关系中起着最初的和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一直延续到学龄院期。

  但就发展前场而言,这种直接接触的关系在双方交往中所起的作用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在幼儿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根据对方具有的那些值得赞赏和肯定的个人特点为依据来选择朋友,即表现为择友敬寝关系的儿童在幼儿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而且随年龄的增加,他们择友时,依据对方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选择朋友的比例也显著地增加。第四个范畴,即其他关系在幼儿身上反映更为集中。

  这是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局限,容易局限于空间上的接近关系以及另外一些诸如传统关系、传递关系之类的外在的偶然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小班儿童无法表达择友的理由。

  以上,我们宏观地分析了幼儿的择友态度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为了更加细致地考察各范畴中的具体内容,下面我们将结合各具体反映项目,分析儿童择友认知的变化情况,为更深刻和具体地把握幼儿友谊概念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直接表达两人的友好关系。包括“他跟我是好朋友。”“他跟我好”等。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因和组成部分

  这一项在幼儿期达到了高潮,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幼儿还不能对这种友好关系做出分析性的说明所造成的。跟我玩或两人一起玩。“他跟我玩。”这一项在幼儿的择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年龄的增长,这一项呈减弱的趋势。这说明身体和空间上的接近只在较小儿童的友谊认知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学习行为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行为。“他成绩好。”“他聪明。”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儿童对学习方面的各种行为就予以了极大的注意。

  某一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成绩好、聪明或与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的某种行为突出,都对提高其在同伴中的人缘、地位产生较大的影响。他或她好。“他好。”“他什么都比我强。”此项选择只出现在幼儿期。幼儿期以后,儿童就不再笼统地评价同伴好,而是具体地从行为表现或心理品质等方面来加以评述。幼儿择友的这一特点与他们年龄小、分析人物特征的能力差有关。幼儿期儿童只能从感觉的角度,即非分析性的角度来认识同伴。幼儿期儿童在择友态度上也开始显露出趋上性和同质性的特点,其中趋上性更为明显。

  趋上性与同质性

  趋上性是指儿童倾向于挑选那些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某个幼儿的品行若受到家长,尤其是教师赞赏时,他最容易成为大家敬慕的对象

  同质性是指儿童倾向于挑选与自己的经历、习惯相近,性格相投的人做朋友。同质性是追求心理协调的反映。在幼儿期择友的同质性还尚处萌芽阶段。在儿童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受欢迎者、受排斥者、被忽视者和交往状况一般者。

  在心理学中,通常运用人际关系测量问卷,即根据同一班集体中同伴的自由选择,来测得每一儿童在交往集体中的地位。

  如:要求被试回答出班级中所有要好的小朋友的姓名和回答出班级中所不愿做朋友的、不喜欢的小朋友的姓名。受到欢迎者是得到许多正向选择,而几乎没有负向选择的人;受排斥者是得到许多负向选择,而几乎没有得到正向选择的人;此外,所获正负选择相当的儿童即为一般者。

  心理学家运用了现场提名法、问卷评价法和谈语法,进一步探讨了幼儿各社交类型其主要的生理、心理特征,其中包括各类幼儿基本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能力特征、性格和情绪情感特征、交往特征及自我意识和体验特征,并进而提出了每种交往类型的幼儿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交往积极主动性及交往水平中等;对自己社交地位能作较正确的评价,没有同伴共玩时不难过,但不安者稍多。从上述类型可见,不同类型的幼儿之所以交往地位各不相同,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各种特征所决定的。

  比如:受欢迎的幼儿,由于他们自身更多地具备受人喜欢的特征,因而他们最容易被同伴所接受和喜爱。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因和组成部分

  儿童间的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因和组成部分。

  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间的同伴关系。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幼儿自由交往或同伴关系过于密切会削弱教师的权威地位,导致幼儿自由、散漫、不听教师的指挥等等,因而过多地限制和干预幼儿间的交往活动。事实上,教师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社会交往作为个体的社会需要不仅是正当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而这种需要只有通过交往活动才能得到满足。幼儿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应掌握不同幼儿同伴关系的状况。每个幼儿在不同同伴集体中,其所处的交往地位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详细掌握每个幼儿在同伴中的交往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好同伴关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防止和消除幼儿间的交往障碍。

  教师要为发展同伴关系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和形成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同伴间共同活动的机会。如游戏、自由交谈,甚至在课上也为他们进行讨论、协商提供机会和时间。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又是活动得以成功的心理保证。所以,教师更应为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自然、开心地与朋友相处?
下一篇:没有了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