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教育学,完全是外行。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发现,实词比较容易被她接受,而一些象"就"、"也"、"到"这样的虚词她很难掌握,想请教各位有经验的妈妈和专家。还有,在教她加减法的时候,她一直喜欢数手指头,这样好吗?要制止她吗?
囡囡妈小南:关键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你好。为孩子上学前做准备,关键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现在讲的阅读能力包括听力读物,要孩子多听不同难度、复杂故事情节的磁带。也要孩子讲。既是识字,也是要和阅读一块进行,用较短的、较易的儿歌、小故事开始做教材,边识字,边阅读。以前论坛里有很多讨论,你先找找看看。
钟豆豆妈妈:
关于阅读,想请教大家
豆儿喜欢看一些科普书籍,对童话、故事什么的一向兴趣不大。我最近有意识给他读一些书,发现他的理解力好象有点,不能算问题吧,但与我想的不太一样。
比如我给他读《彼得。潘》,读到在永无岛上,海盗们跟踪孩子们,红人们跟踪海盗们,动物们跟踪红人们,孩子们又跟踪动物们,但是他们谁也碰不上谁。我问豆儿,:"你知道为什么吗?"他很干脆地回答:"知道,因为他们走得都一样快。"--很好,这没问题。但是读《小飞人卡尔松》,读到卡尔松捉弄那两个坏蛋(飞勒和鲁勒)时,豆儿的表情看上去就有些茫然了。那一段是讲卡尔松先是把飞勒偷的钱包和鲁勒偷的表悄悄拿走,然后把钱包放在汤碗里,把表挂在吊灯上;然后在他们第二次偷得手后,从桌子底下先把飞勒偷的钱包递给了鲁勒,把鲁勒偷的表递给飞勒,然后又把这两样东西都还给失主;接着卡尔松先踢了飞勒一脚,又踢了鲁勒一脚,令这两个坏蛋自己打起架来。--这一段我觉得书上层次写得挺分明的,但豆儿却有些迷糊了,搞不清谁对谁。
豆儿做那些走迷宫,或找规律等智力题,表现挺好的,但那些都是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知道豆儿是否是对文字的理解力方面有些欠缺。张教授讲过认字不是主要目的,学会阅读,能理解书上讲的知识才是目的。但我不太清楚六岁半的孩子理解力能达到什么样一个水平。他四岁多时,我给他念《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他都不感兴趣,我也就没再读下去。如果我现在再给他念《坚定的锡兵》、《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快乐王子》一类的故事,他能理解吗?或者我该找一些更现代的故事?豆儿对图画的理解力显然要更好一些,我给他买的《丁丁历险记》他就自己一本接一本地看。我想请教张教授和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什么样的书适合豆儿这么大的孩子看,能够比较顺利地将他从图画引导到文字上来?
钟豆豆妈妈:阅读的问题
你好,你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程序化理解的问题,因为没有动作,孩子很难去理解这个程序的全部过程。绕来绕去的,孩子就不明白。(这就没有动画片直接)讲故事时遇到类似的问题注意一点,不能只是讲,也要比划(表演)。第二个问题,六岁多的孩子,现在给他讲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坚定的锡兵》、《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快乐王子》一类的故事,孩子能理解,但是有的故事太长,一次讲不完,再则妈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技巧、方法。照着文章念,表情差一些,孩子就会乏味。不照着念,等与妈妈去改编,对妈妈的水平要求的高,可能也没有时间。最好去给孩子买磁带(有mp3的光盘)。这些故事都是经过改编,讲的也不错。但是妈妈也不能把孩子扔给录音机,妈妈要熟悉故事内容,知道如何提问,如何去指导孩子阅读。
翩翩妈:
张教授:翩翩多梦要紧吗?
翩翩一到入睡时就会很紧张地问我:"'笑口常开袋'打开了吗?"这是翩翩三四岁时我哄她睡觉编出来的玩艺儿,她总怕做恶梦,我说没关系,妈妈有个神仙送的"笑口常开袋",专吃恶梦。她还要求这个袋子吃进恶梦不算,还得屙出美梦,我也答应了。于是每晚问袋子,就成了常例。可是她已经快七岁了,按理说不应该再相信这些糊弄人的事儿--别的糊弄她早就一一识破,这件事儿却从不曾质疑。如果我出差,她还必得要求我把笑口常开袋留给外婆。
她坚决不肯自己独睡,当然在上海我们住在外婆家,也没有让她独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