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2月28日 16:07:38

  3、单一投放与综合投放单一投放,是提单一用途或单一类型的材料提供。综合投放,是指两种或数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放在一起,提供给儿童,允许儿童综合发挥和操作。一般说来,组成的单元越多,类型的种类越复杂,就会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小组游戏的潜力也就越大。这里应该看到材料的综合性投放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通过材料的复杂性、多样性对儿童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有些学者的研究也将材料的复杂性视为维持儿童注意力,培养象征性游戏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材料的多样性则有益于促进儿童在托幼机构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作自由选择的行为。

  由此可见,幼儿园活动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其发展影响的有效性,还以决于我们从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上,对活动材料的数量、性质、投放等总是的进一步研究。而西文学者的研究及其观点,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启示。

  三、幼儿园的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幼儿园的教育方案,包括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氛围,是对幼儿产生教育影响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幼儿园有其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案,而不同的教育方案又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西方学者对不同教育方案与儿童行为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认识不同教育方案的功能,以及如何优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两种方案的研究德莱雅和里格勒(Dreyer.A.S and Rigler.D.)曾对一个蒙台梭利幼教方案与一个传统的保育学校作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蒙氏方案中的幼儿在活动时有更为明确的任务取向性,能画出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而较少画人物形象,他们在非言语的创造性思维测试的得分上比不上传统保育学校的儿童。伯科(Berk.L.E)也对一所中产阶级子弟的蒙台梭利学校与一所以自由游戏为主的大学附属保育学校中,儿童较少与教师发生冲突,教师也较少去要求儿童。但是,儿童在实际完成任务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他们还发现,蒙燕学校与大学附属保育学校在方案结构上的差异对儿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师生之比以及社会阶层差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由于运用"蒙氏方案"和"传统方案"这类术语来区别不同的教育方案是含糊不清的。所以,以后的学者,对不同教育方案的区别,一般采用是以成人为中心,还是以儿童为中心来划分的。米勒和戴尔(Miller.L.B  and  Dyer.J.L.)在1975年曾做过一个被人誉为最完全的大样本研究,他们将200名4岁的劳动阶层出身的幼儿随机分配到4种不同的教育方案中去。这些方案包括蒙台梭利方案(2个班级),贝瑞特-恩格尔曼方案(4个班级,强调学业技能),达思方案(4个班级,强调语言和态度)以及传统方案(4个班级,强调自由游戏),蒙台梭利方案和传统方案可被看成是相对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的学习步伐较小。而其他两个方案则可被看成是相对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儿童学习的步伐较大。他们先后在8个星期和6个月以后取得了研究资料,以此表明不同教育方案对幼儿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作用。他们报告,在传统方案中,幼儿在好奇心、语言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得分较高,在蒙氏方案中,幼儿在独创性和好奇心方面表现较佳,而其他两种方案中,幼儿在认知和学业领域(如斯坦福-比奈测验分数)等方面的表现较为出色。

  (二)自由游戏为特征和规定学习任务为特征两种方案的研究史密斯和科纳利在1972年曾对自由游戏为特征的幼教方案和以成人规定的学习任务为特征的幼教方案作过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80年又作出一个更大范围的研究。他们在对比了以自由游戏为主的方案和以学习规定内容的方案中的儿童行为后发现,在前方案中,儿童在同伴之彰较多的社会交往,有较多的自发象征性游戏,而在后方案中,儿童一旦有机会让他们自由活动,则会产生较高比例的攻击性行为。

  (三)开放结构和封闭结构两种方案的研究普里斯哥特在1973年比较了7个"开放结构"和7个"封闭结构"的日托方案。判断结构性质的标准是教师和儿童谁先发起活动。前者主要由儿童自由发起和组织活动,后者则主要由教师发起和组织活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开放结构"的方案中,儿童在"自作主张的行为","接受帮助"和"主动感知探索"等方面得分很高,而在"符合教师期望","容忍困惑"和"不计较别人侵犯"等方面的得分要比"封闭结构"方案中的儿童低,儿童的注意力更经常地集中在同伴身上,而不是集中在成人身上。在1982年,约翰逊和厄雪勒(Johnson.J.E and Ershler.J.)总结了对开放结构和封闭结构教育方案的各种研究,他们认为,总的来说,"封闭结构"的教育方案能够激发儿童的建构游戏,而"开放结构"的教育方案则鼓励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

  (四)教师高参与和教师低参与两种方案的研究早在1944年,汤普逊(Thompson.G.G.)在对不同教育方案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作实验研究时,较为严格地控制了各种条件,对教师在方案中的参与程度与儿童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在教师参与程度高的教育方案中,幼儿遇到失败时表现出更多的建设性行为和更强的组织能力,社会参与性也较强,而在智力测验的得分方面与教师参与程度低的方案无明显差异。汤普逊的实验研究清楚地说明了教育方案中教师参与程度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作用。这一研究虽然被西尔斯和道里(Sears.P.S. and Dowley.E.M)称为是对保育学校的独一无二的教学研究,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的数量太小,因而幼儿的个性特征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在1977年,休斯顿-斯坦(Huston-Stein.et al)等人,又比较了5个托幼机构13个班级的教师在教育方案中的参与程度与幼儿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教师参与程度低,幼儿对同伴就表现出越多的"亲社会行为",参与越多的想象游戏,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和不友善行为。而且,幼儿在集体活动或收拾材料时也较少服从教师,但在坚持完成给予的任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