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幼儿活动室、寝室就餐的管理要求:一是超过60℃(夏天50℃)以上的水、菜、粥、汤不得进入活动室、餐厅或其它允许幼儿活动的区域内。二是不允许让幼儿进入伙房操作间帮助教师提饭、抬饭、拿午点或送饭桶等。三是消毒柜等应放于幼儿摸不到的安全位置,与幼儿活动区有一定距离,避免烧伤幼儿。
6、幼儿餐具要求:一是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不得使用易碎的陶瓷或玻璃等器皿。二是工作人员按规定认真洗刷餐具并进行严格消毒,并作好记录。三是教育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拿餐具玩耍、打闹;对练习使用筷子的中、大班幼儿要加强管理,不让幼儿自己取放筷子,以免绊倒戳伤。
7、教师或工作人员要求:一是工作人员每餐按时打饭、按时分饭,热汤菜放于安全地方。二是教师或工作人员带班时间一律穿平跟鞋,以防在工作过程中崴脚、滑倒,烫伤自己或幼儿。三是伙房工作人员经常检查饭桶、水桶、菜盆、汤盆提手是否牢固。四是教师或工作人员在抬饭、分饭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当班教师应负责组织幼儿做餐前准备,稳定幼儿情绪,保证不与抬饭、分饭发生冲突,组织幼儿有秩序地进餐;组织幼儿餐后进行10-15分钟的散步或安静活动。
8、幼儿进餐管理要求:一是当班教师组织幼儿有秩序的进行餐前洗手,安静入座,餐前组织安静活动。二是伙房工作人员和教师分饭时必须使用食品夹或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按程序将饭菜分到各餐桌,不得让幼儿离开餐桌领取饭菜,工作人员不得面对食品说话、咳嗽、打喷嚏。三是教师分饭时不要越过幼儿头顶,教育幼儿拿东西、放椅子不要碰歪饭碗。四是每个幼儿必须具备一碗一盘(多格餐盘),饭菜盛在盘中,汤盛在碗中,点心也必须用盘盛放,教师不得怕麻烦,随意不用盘子。五是维持好秩序,让幼儿安静进餐,根据幼儿饭量大小随时添饭,保证幼儿吃足、吃饱、不剩饭,不要过分催促,对挑食的幼儿要耐心引导,托小班要照顾到个别慢的幼儿必要时进行喂饭,中大班鼓励幼儿自己把饭吃完,要巡回添加饭菜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六是幼儿在吃鱼、虾等不易处理的食物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发现幼儿被噎、卡等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七是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管理1、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主题活动计划、区域活动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备课),并认真落实。
2、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全面和谐发展。
4、认真履行保教人员职责,尊重幼儿人格,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心罚幼儿,严禁推搡、拉扯、辱骂、恐吓幼儿,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5、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教育活动,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户外体育活动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安全,避免因混乱和嘈杂发生意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不忽略或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6、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亲切自然,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举止得当,体态优美大方。
7、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幼儿保护嗓音,避免大喊大叫。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读书和书写姿势及抠鼻子、挖耳朵、吮手指等不良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
8、根据教育活动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座位、教师站位、黑板或大屏幕位置。活动室中幼儿的座位要经常前后、左右调换,光线充足,保护幼儿视力。经常检查桌椅是否有损坏,及时维修,以免剐伤幼儿。
9、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安全与卫生,为幼儿配备符合安全卫生标准,高度符合幼儿特点的桌椅;提供无毒、无污染、无尖角的操作材料,避免年龄小的幼儿吞入口中或放入袋中玩耍,导致出现不安全隐患;手工活动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等操作用具,用完后须妥善收藏。
10、教育活动内容难易要适合本年龄班的特点,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要适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根据幼儿生理特点安排适宜的活动,如幼儿骨盆尚未发育完善,不宜做从高处往下跳的运动。
11、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安排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动电、不玩火、不随便离开成人和集体,掌握常用的急救电话,遇到紧急情况知道想办法求助等。
12、教学活动时间应遵循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大班末期可适当延长5分钟)的规定。
13、要注意保护幼儿视力,看电视的时间每周以一、二次为宜,每次约20分钟左右,幼儿距电视不少于2米,电视高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