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
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
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
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
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j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
k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l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
m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P21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2)举实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应在最近发展区的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使儿童通过各种类型的互动,包括与同水平同伴的互动、与不同水平同伴的互动以及与各种成人的互动,实现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师应该使用一种更具弹性的动态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去评价儿童,包括鼓励儿童表述他们的所知,注意儿童怎样使用为他们所提供的帮助,明确怎样的暗示是最有效的。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就是关注教师为儿童提供帮助,促使其再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鹰架教学的实效,应在儿童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扩大教学,以在没有超越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拓展儿童的发展。,扩大,并不是加速,扩大指教师通过使用各种类似提示、重复、为儿童提供实物等手段,以最近发展区内的已有受帮助行为为基线的扩展,帮助儿童发展位于发展边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