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0月10日 08:48:31

(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
3、 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连续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
(2)顺序性原则,是指课程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
(3)整合性原则,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 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及课程要素与理念的相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分析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目标模式的特点(6分)
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这些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运用教育的力量将这些行为“塑造”出来;
目标模式设计者批评过去的目标表述太模糊、不明确,因此,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测量预定行为是否达到,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提高教学效率;
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按照其不同的心理领域、不同水平,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一个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尽管目标模式自产生后一直处于不断修改、完善中,但由于受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基本目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检验的思想和技术机制始终如一,因此,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把学校比做工厂,教师就像工人操作某些材料一样,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塑造学生的心理,也可以运用物理或生物学原理分析、解释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目标模式倾向于把一些定义好的、狭隘的东西交给学生,强调教的过程而不重视内容,把内容视为工具性的,仅是达到外在的目的的手段,选择内容的依据不是其自身价值,而是能否达到某些外在目的,倾向于将内容灌输给学生。
(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8分)
幼儿园课程编织过程中,强调课程目标的制定,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活动,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结果,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来自于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和教育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编写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
首先,课程目标由课程编制者确定,人们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认识甚少,儿童创造性的行为具有不可预知性。控制本位的“行为目标”把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人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预先和操纵的机械过程,把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间的有机联系割裂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人的学习主体性被泯灭了。而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第二,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会自然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行为的方面。真正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并非都是由行为表明的,更不能由及时行为的变化标明。例如,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因为这些高级心理素质不只是行为,更主要的是意识问题。目标模式以“输入—产出”这种机械式模式非人性方面的问题表现更为突出,这些难以被转化为行为的方面对于学龄前儿童更为重要。
第三,这种模式使课程目标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儿童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可预先决定和操纵的机械过程。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1)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所加强。
(2)直线式组织要求逻辑思维,螺旋式组织要求直觉思维,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效能。螺旋式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新经验的获得中起着连接作用、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也有益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7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