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的结构与幼小衔接(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10日 20:59:03

  2、儿童观横向多要素结构与幼、小衔接    到本世纪50,60年代,儿童观的横向要素结构里又纳入了以认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因素。因此,幼、小衔接的内容体系中便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为主.这样一来,幼儿园向小学输送的是智慧聪颖但适应力不强的"间题")L童。这些孩子很多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和耐性,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些间题反映了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偏差,暴露了以认知为主要结构要素的儿童观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良导向.

  一80年代至今,儿童观的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横向维度的多要素结构的儿童观脱颖而出.国外的有关儿童发展理论接踵而至,使人们对儿童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了更宽泛和深入的认识。人们对儿童的多角度的透视带来了幼、小衔接内容的变化。幼儿园开始重视对幼儿进行身体、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训练,重视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在幼儿转化为小学生过程中的作用。人们对儿童的多角度的认识还引起了幼儿衔接内容的载体的变化。过去,在横向单要素结构的儿童观影响下,幼、小衔接内容的载体大多为"可感知"的信息,如汉字、数字、写实图画以及伴随这些信息而出现的解释性语言等。这种载体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有关方面的知识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培养一个适应小学生活的"准学生"来说则是很不够的。当儿童观的横向多要素结构出现后,幼、小衔接内容的载体也就千姿百态了.常见的主要有:①可体验的载体,即能引起幼儿对社会、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良好情绪体验及利于形成幼儿活拨开朗性格的场景、材料和活动。②可思考的载体,即能启发幼儿思考和想象,培养幼儿好学好问、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情境、材料和活动。③可操作变化载体,即用来发展幼儿操作能力的物质材料,养成幼儿自信、自尊、独立性、主动性和社交能力等品质的环境、材料和活动。这些载体既具有各自独特的发展价值,又有整体的综合教育功能,是横向多要素结构的儿童观变化发展的产物。

  (二)儿童的纵向层级结构对幼小衔接的影响儿童观的纵向层级结构的特点主要有"相关性"和"相对独立性"。此"两性"对幼、小衔接的影响表现在:

  1、儿童观纵向层级结构的相关性影响着幼、小衔接的起始时间我们知道,学前期又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其中幼儿期又分为幼儿前期、幼儿中期和幼儿末期。正是这些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的认识构成了儿童观的纵向层级结构。

  儿童观的纵向层级结构具有层级相关性.下一层级是上一层级构建的基础,上一层级是下一层级的构建结果。以幼儿期为例:如上所述幼儿期虽只有短暂的三年,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幼儿前、中、末期三个阶段。幼儿前期的发展结果是幼儿中期发展的起点,幼儿中期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幼儿末期发展的前提,它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儿童发展的层级相关性要求幼、小衔接从幼儿初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因为:①幼、小衔接工作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准"小学生。"准小学生"虽要到幼儿末期才能脱颖而出,但他们所需的身体素质、认知结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绝非一日之功;他们顺利开展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计算等方面活动的能力也是整个幼儿阶段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幼儿变成准小学生的过程是幼儿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具体的发展关键期出现于幼儿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应面向幼儿"全期".

  2、儿童观的纵向层级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影响着幼、小衔接的目标与内容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期不仅在宏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性,在微观领域中也显示出相对独立性。前者是指幼儿期与其它相邻的发展期相比,有自已的特质。后者是指幼儿期内部的三个阶段(即幼儿初、中、末期)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即它们发展的速度有别,发展的水平不同,发展的特点存异。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