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表扬和批评”实例解析(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1日 09:52:17

  成功篇(一)美术课上,孩子们都在投入地画画,可小雨好象在做“白日梦”,盯着手里的蜡笔发呆。我称赞坐在他一组的同学说:“小男,你画得真棒!”小雨仍然无动于衷。我又继续夸奖其他同学:“小钰,你的颜色涂得特别好,继续加油,马上就要完成了。”这是,小雨开始动笔了,过了一会,我也表扬他说:“小雨,你勾线勾得不错,继续加油哦!”在后来所剩的时间内,我又花两三次的机会去赞美他,结果,他按时完成了那幅画。

  分析:如果老师将注意焦点放在小雨做“白日梦”而不画画的事上,会产生一种不良的效果,那就是破坏班级里的气氛。而老师赞美其他同学,事实上也就是在提醒小雨。

  (二)小逸刚刚查出右眼有弱视,于是家长给他配了眼镜,并请老师白天督促他坚持佩戴。但他总是戴不住,戴了一会就拿下来了,提醒了许多次都不奏效。经过向家长询问,我了解原来他戴眼镜时,需要把视力正常的左眼用黑布遮住,而来锻炼右眼,所以他戴了眼镜反而看不清楚。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我便找了个机会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一番,我说:“我真佩服小逸,老师的眼睛看不清楚,戴上了眼镜就看清楚了,可小逸不同,为了让他的右眼睛恢复视力,他戴了这副特殊的眼镜,反而看不清楚,可是他还能坚持戴了一会再拿掉眼镜。”小朋友一下子对小逸肃然起敬,小逸也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我又继续说:“老师相信小逸下次还能坚持更长时间,对吗?”小逸使劲点点头。

  从此以后,我只要看到他佩戴眼镜,就会给与肯定,逐渐再提高要求。如:开始他一天拿下眼镜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就给与奖励,过几天再缩减到不超过三次。慢慢地,小逸的眼镜就不再经常拿下来了。

  分析:老师在了解情况后,能从小逸的切身体验来看待这件事,对小逸忍不住把眼镜取下来表示理解,对小逸能坚持佩戴眼镜,哪怕时间不长也给与肯定,再逐步提高要求。老师只是凭着表达尊重的做法,就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三)澹澹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鸡,小朋友都十分喜欢。睡午觉时,一些小班小朋友都兴奋地睡不着,提醒了几遍效果也不佳。这时,我听到了小鸡清脆的叫声,于是,我对小朋友说:“今天,小鸡要来找快快入睡的小朋友做朋友,如果你在十二点半之前睡着,那等你醒来时,你的手背上就会有一只可爱的小鸡。”

  这句话还真管用,听了这句话,孩子们纷纷闭上了眼睛,教室里也渐渐安静下来了。这一天,孩子们睡得比以往好多了。我呢,当然也在睡着的孩子们的手背上画上了一只可爱的小鸡。

  起床时,当孩子们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手背上真的有了一只小鸡时,他们开心地欢呼起来。我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你们每天都象今天这样睡午觉,还会有其它的小动物来找你们做朋友哦!”

  分析:孩子们当然喜欢带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入睡而不是听着批评入睡。而画在手背上的小鸡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又是一种莫大的奖励,从而强化了他们良好的午睡习惯。

  (四)小帆手里拿着积木,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我拆不开。”我皱皱眉头,没有理他。他又说了一遍,我对他说:“你在和谁说话呢?”他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说:“老师,我拆不开。”我还是没有帮助他,而是说:“请别人帮忙应该怎么说呢?”他这才明白,说“老师,请你帮我拆一下,好吗?”我这才微笑地帮他拆开了积木。

  分析:当小帆没有有礼貌地请求帮助时,老师拒绝帮助他,这就是对他没有礼貌的行为的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会强化他的礼貌行为。

  (五)教室门口挂上了门帘,一下子吸引了辰辰。他一会儿把门帘掀得很高再重重放下,一会儿又双手抓住门帘甩来甩去。看到这个情形,我严厉地制止了他,并请他站在教室门口“值班”,完成一个特殊任务:看到有人进门,就轻声提醒:“请你轻轻掀门帘。”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