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减少易引发攻击行为的刺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增添一些大型玩具和各种娱乐器材、书籍等,提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减少拥挤、干扰、烦恼等因素而诱发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人际互助,鼓励他们去与别人合作和分享。通过模仿,学会互助、合作等行为,强化幼儿正确的交往意识和行为。而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三)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被关注的感觉。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孩子当作"重要人物"看待,对他正当的需求及时作出回应,让他感觉到自己总是被关注,经常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做孩子的好伙伴,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当孩子形成稳定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时,攻击性行为就较少出现。
(四)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运用恰当的惩罚方式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会有闪光的地方,即使是有攻击行为的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聪明、有主见等,只要教师能主观看待幼儿,忽视孩子的一些消极表现,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进行引导和教育,是纠正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办法。
(五)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强行抑制自己的攻击意向,长此以往,会产生过分的焦虑,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要让幼儿不要用破坏性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引导他们采取被允许的积极的方式去表达或去发泄情绪,教师要让幼儿学习认识各种情绪特征及其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教给幼儿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用语言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运动来调适自己情绪,如打球、跑步、扔沙包、跳舞等,这些运动同样会使幼儿表达或发泄情绪。
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热爱幼教这个岗位,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关心孩子,让教育之花开得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