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试析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1日 22:42:53

  [摘  要]:  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幼儿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幼儿的观察、模仿提供了素材,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道德社会化水平越高,越能更好的理解故事。

  [关键词]:  幼儿故事;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换言之,幼儿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幼儿通过社会互动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道德能力,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根据班图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大部分的道德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获得和改变的。幼儿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丰满的人物性格可以为幼儿道德行为的观察和模仿提供榜样。同时,故事蕴涵的 "真、善、美"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一、幼儿故事中蕴涵着道德因素

  幼儿故事来源于生活,它反映了人类普遍的道德情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幼儿故事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主题鲜明。"真、善、美"在故事中得到了大力歌颂,"假、丑、恶"是故事批评的对象。如幼儿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从幼儿的角度表达出人类最温馨的亲情,表达出父母对子女的挚爱。《我不想生气》《我不要妒忌》等幼儿故事贴近幼儿生活,反映了幼儿常见的情绪问题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和他人和睦共处。《小红帽》通过小红帽勇斗大灰狼的过程,表现出小红帽的机智、勇敢,《丑小鸭》歌颂了在逆境中奋斗不息的品质。反之,《小猫钓鱼》、《龟兔赛跑》、《鹅大哥出门》、《皇帝的新装》、《狼来了》批评做事不专心、骄傲、虚伪、无知、撒谎等不良品质。而幼儿故事常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反映了人类的道德观念。

  幼儿故事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但它并非是对幼儿进行道德说教。幼儿故事中的道德因素具有隐蔽性,它蕴涵在故事情节中,通过故事人物的言行举止等体现出来。幼儿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在体验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能受到故事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经历远比道德说教来得深刻,来得自然。

  二、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

  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幼儿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道德观念和相应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幼儿道德发展水平越高,越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情感,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道德观念。

  幼儿故事阅读对幼儿的道德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故事可以推动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幼儿故事传递了善恶观,传递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的大量的优秀幼儿故事阅读能帮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道德观念,从而能提高幼儿自身的道德评价能力,树立正义感。同时,幼儿在对故事正面人物的观察、模仿中,能逐渐学会明辨是非。

  (二)幼儿故事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影响

  幼儿故事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二是预防幼儿撒谎、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幼儿故事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幼儿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总是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在故事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故事,和故事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当故事主人公遭受困境时,幼儿会纠紧眉头;当主人公获得成功时,幼儿会乐得哈哈大笑。当幼儿与故事产生共鸣,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加以观察、模仿时,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当幼儿把故事情感迁移到生活中时,幼儿会体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合作、爱心、同情心等等。

  幼儿在对故事人物的模仿中,受奖励的行为比受惩罚的行为更容易模仿,当幼儿故事主人公具备勇敢、聪明、诚实等优良品质时,他们更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同时,在榜样的模仿中,当榜样与自己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越大。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只小兔子和兔子妈妈比爱的故事。当小兔子告诉兔子妈妈"我好爱你"时,兔子妈妈回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而小兔子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兔子妈妈。他想尽办法用各种动作、以及看得见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兔子妈妈的爱。故事中的小兔子爱和别人比较,性格天真、可爱,这和幼儿的天性相吻合。幼儿在故事的阅读中,容易把自己的情感迁移到故事中去,和小兔子一起经历比爱的历程,一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故事的阅读中,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人类最伟大的亲情,这种情感体验会更长久。生活中,当幼儿对小兔子的行为加以模仿学习时,幼儿会把故事情感迁移到生活中,从而表现出对父母、对他人更多的关爱。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