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试析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1日 22:42:53

  幼儿故事中受惩罚的行为对幼儿同样有教育意义。《长鼻子皮洛曹》的故事批评了撒谎的行为,故事中的皮洛曹只要撒谎鼻子就会长长。现实生活中,撒谎是幼儿较常见的一种行为,在故事的阅读中,当幼儿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中,幼儿会从故事中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也会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幼儿故事中反面人物形象对幼儿撒谎等不良行为起到很好的预防、警戒作用,当幼儿出现类似行为时,会感到内疚。

  (三)幼儿故事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表现为倾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以及信任、同情、快乐、痛苦等体验。道德情感以道德认识为基础,在道德实践中不断陶冶。道德情感一旦形成会积极影响人的道德行为。

  幼儿在阅读故事时,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跟故事主人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骄傲的惩罚、撒谎的内疚。幼儿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情感得到了丰富。如幼儿在阅读《长鼻子皮洛曹》的故事时,和故事主人公皮洛曹一起体验撒谎的内疚。这种情感体验能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在类似的情境中避免发生撒谎的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故事能推动幼儿的道德发展。幼儿通过对故事人物的观察、模仿逐渐学会明辨是非,充满正义感;在生活中会体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分享,同时,攻击性行为和欺骗等不良行为也会减少;在意志品质上,幼儿通过对榜样的模仿也会更加坚强、勇敢、诚实。

  反之,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越高,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会更深入,道德情感体验会更加丰富,会更深刻的受到故事情感的熏陶,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道德观念。

  三、体验--幼儿故事情感回归幼儿生活

  "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道德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知道了还需要去做,只有做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道德来自于生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道德学习最终也需要回归生活,幼儿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故事人物的观察、模仿可以获得道德观念,建立是非观。但这种道德观念还需要回归幼儿生活,才能使幼儿真正做到道德上的知行一致。笔者认为,体验是实现道德回归生活的良好途径。

  课堂可以是体验道德的场所。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以幼儿故事为载体,教师可以采取故事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情感。故事表演中,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幼儿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幼儿自己在故事中体验故事情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了故事中相应的道德情感,幼儿对故事道德情感的理解也更具有真实性,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体验故事不仅让幼儿故事回归到了幼儿生活,而且使幼儿更好的理解了道德情感。

  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的道德情感需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验。幼儿故事中的道德情感需要迁移到幼儿生活中来,让幼儿在类似的情境中,去体验故事情感,去模仿故事人物行为。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将故事中学习到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合作、爱心、同情心等亲社会行为。如幼儿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时,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亲情。但只有当幼儿将这种亲情迁移到生活中去,在和爸爸妈妈的交往中学习关心父母,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关爱他人,在和教师的交往中学习尊重他人,这种道德情感才真正转化为道德行为。当幼儿对故事情感的迁移越多,幼儿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也会越丰富,幼儿在学习类似题材的幼儿故事时,感受也会更深刻。

  陶行知说过:"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的基础。"人格培养始于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潜移默化是幼儿阶段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途径。同时,幼儿在学习中获得的道德观念需要迁移到生活中,以体验的途径实现道德的知行一致。如果说道德教育缺乏体验,那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